我们村子,是大凉山上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过去妇联工作很难触及,工作信息传递到这里经常也过了时,要与县妇联主席直接联系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今有了妇联通,不仅可以随时接收到上级妇联开展工作的信息,而且还能直接与各级妇联联系,开展的工作经常受到全国妇联领导的点赞与指导。
--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黄竹村村妇联主席兰万英
网上开展妇联工作成为了村街妇联主席延伸工作手臂的好办法,村街妇联主席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在走村串户的线下传统工作方法上,通过在各种微信群“指”点之间,完成了与辖区妇女群众的有效沟通,完成与党政、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改变了以前开展工作跑断腿、磨破嘴,效果还不好的局面。随着“朋友圈”的扩大,工作更便捷了,资源更丰富了,服务妇女更高效了。
--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妇联主席黎莉
我是一个英国留学回国的女孩,在网上平台发现全国妇联网约女网友回娘家消息后,报名走进全国妇联办公大楼,有机会与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面对面交流创业心得,这个"娘家"很温暖。此后,在妇联支持下,我牵头成立了创女时代妇联,并建立了网上妇联组织,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团结联系了9000多名姐妹。在创业过程中,背靠“娘家人”,就会觉得更安心,也更有勇气。
--创女时代负责人郑胜兰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下大气力开展网上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对落实这项改革任务高度重视, 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今年新春伊始专程到全国妇联检查指导妇联改革特别是网上妇联建设工作,6月5日又亲自主持召开经验交流会, 对加快网上群团建设是强有力的推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之后, 不到两年时间, 全国妇联的网上妇联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初步形成联系网、 工作网、 服务网整体合一的妇联网络及新媒体工作新格局, 成为新时期妇联改革的鲜明亮点。
在四川,近年来,努力探索网上妇联工作新路径,在打破传统妇联工作影响力不够、带动性不强、覆盖面不宽的困局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困局一:传统妇联组织层级多、上热下冷等问题】
破局:第一时间在全省推广使用“妇联通”
全国妇联开发了促进妇联六级组织扁平化运作的“妇联通”手机APP办公云平台,四川省第一时间在全省推广使用,省、市、县、乡、村共计13000余名专兼职妇联干部入驻了妇联通。
亮点:真正实现了妇联工作点对点的扁平化管理
如今,在四川,妇联工作安排布置和回应、文件传输、信息发布已全部在妇联通上实现;召开执委会、妇联主席会等重大会议,各级妇联干部能在妇联通上实时收看,工作疑问能直接找到相关人员进行解答,真正实现了妇联工作点对点的扁平化管理。
实践:对多个全省大型会议进行移动网络直播
从去年开始,四川省妇联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召开的全省巾帼脱贫攻坚现场会、执委会、三八节表彰会等全省大型会议进行移动网络直播,仅脱贫攻坚会吸引了11万人次的妇联干部和群众收看,把党和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妇联的工作部署及时精准传递到了全省妇联干部,做到了一键出,全局动、满盘活。同时,妇联各层级组织间横向信息沟通更加立体多元,妇联组织间学习交流更加密切,做到了不出门就能观全局事,多点立体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困局二:基层妇联长期面临人手少、待遇低、工作成本高、资源匮乏等问题】
破局:扩大村街妇联主席的“朋友圈”
在全国妇联改革一盘棋的指导下,网上开展妇联工作成为了村街妇联主席延伸工作手臂的好办法,村街妇联主席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在走村串户的线下传统工作方法上,通过在各种微信群“指”点之间,完成了与辖区妇女群众的有效沟通,完成与党政、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改变了以前开展工作跑断腿、磨破嘴,效果还不好的局面。
亮点:网络已成为开展工作、联系群众的主渠道
目前,全省各级妇联建立工作群、联系群达4.1万多个,联通妇联干部、联系妇女群众共计103万多人,网络已成为开展工作、联系群众的主渠道。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困局三:传统妇联工作对妇女群众影响力弱、带动力不强的问题】
破局:形成了众智、众传、联动的“1网+2微+ 3平台+6号+N群”的多元立体的网络平台
坚持问计于妇女,请妇女设计、参与,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通过向妇女群众筹点子、向社会众筹资源、向妇女群众筹参与,处理好迎合与引导的关系,开发深受妇女喜欢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项目,吸引妇女参与妇联活动。
在全国妇联新媒体工作的总体布局下,四川省加大了各级新媒体矩阵建设力度,通过一点多极布局,形成了众智、众传、联动的“1网+2微+ 3平台+6号+N群”的多元立体的网络平台。采取全部开通微信公众号、在发布号、头条号、一点号等知名新媒体平台上集体入驻等多点多极布局方式,全省妇联新媒体粉丝达200余万,整体增强了四川妇联系统的新媒体影响力、传播力、带动力,荣获“微政四川2016年度十佳省级部门政务新媒体账号”。
亮点:把服务妇女作为凝聚妇女的有效途径
把服务妇女作为凝聚妇女的有效途径,将法律政策咨询、成才成长辅导、权益问题诉求、创业就业帮扶、婚姻关系调适、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项目和资源都链接到网上,打造开放便捷的网上服务路径。
根据妇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和兴趣点,分众精准建群,建立了家政服务、种养殖、手工编织、儿童早教、妇女创业、志愿服务、女性电商等上万个网群,让她们自主选择主题“入住”网群,从而增加妇联的吸引力。通过建立省、市、县家庭教育矩阵式网群,凝聚了1.5万名妇联幸福使者、家风家教课堂讲师和家庭教育专家,每周在线上为家庭提供讲座和答疑辅导服务,200多万家庭直接受益。四川省女性社会服务中心近年来通过网络发布项目80个,吸引了390家妇女社会组织参与,实现了线上提供渠道,线下提供服务,服务人次达 100 余万人、资金达432 万元、撬动社会组织400余家。
实践:网约女网友回娘家活动吸引近百万人次点击
2017年三八节,按照全国妇联网约女网友回娘家活动的统一部署,四川省妇联开展的相关活动,微信阅读量累计达40余万次;微博平台的相关话题;集五福(孝敬福、关爱福、亲情福、和谐福、廉洁福)活动,在今日头条直播,总展示量达2207928次,点击率达330131次,寓教于乐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困局四:传统的妇联工作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在行政社区、单位内开展工作,很难将工作深入到体制外,特别是对新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高知群体、自由职业群体。】
破局:建立社会化的工作模式
在工作方法上,通过网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施“春蕾绽放--女大学生思想引领”等项目,拓宽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女性参与妇联活动的渠道和途径,实现“群众工作群众做”。
在服务方式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化服务,建立“543”工作模式(五大服务平台,四大类主体项目为支撑的项目化工作体系,重大工作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估),形成“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运作机制。
在服务力量上,变一己之力为群策群力,发挥四川妇女儿童基金会、四川省妇女儿童公益慈善联盟等平台作用,广泛集聚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智库等力量,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社会化服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形成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一个个方便快捷的线上平台,已成为妇联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朋友圈快速扩展的助推器。
特色:抢占网上新阵地
女大学生群体一直是妇联联系的难点,为占领新阵地,四川省妇联通过网络在全省109所高校开展女大学生思想问卷调查,采取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面向女大学生征集并实施了一批“春蕾绽放-女大学生思想引领”项目,全省超过2/3的高校和1000多个高校社团参与,改变了女大学生对妇联的呆板印象,“春蕾绽放”成为了四川省妇联在各大高校的一张名片。
同时,针对“网红直播乱像”、“裸贷事件”等与女性有关的热门微博话题,组织线上线下公开辩论,请知名学者参与点评,在网上亮出了旗帜,宣传了男女平等、女性四自精神等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了一批充满正能量的校园女性网络意见领袖,延伸了妇联在高校开展工作的手臂。
实践:打造“巾帼云创”创新创业服务品牌
成都市妇联针对女性创业项目“小而精”的特点,打造了“巾帼云创”创新创业服务品牌,通过建立线上平台,一头链接创业资源,一头链接创业妇女,汇聚了500余个创业项目、300余名创业导师,带动创业妇女2000余人。
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