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合唱剧《成都》即将全球首演!“剧透”来了→|微访谈

2025-06-14 11:17:00   四川发布

今年7月5日,由成都爱乐合唱团、成都爱乐合唱团室内乐团带来的大型合唱剧《成都》将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迎来全球首演。这一新兴的艺术体裁,终于要向观众揭开神秘面纱。

图源视觉中国

历经三年打磨、修改超200稿,《成都》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在排演中历经了哪些突破和创新?这部合唱剧又将带给观众怎样的视听体验和人文思考?

近日,小布邀请到

该合唱剧艺术总监

青年指挥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朱曦

做客四川发布访谈间

为观众带来惊喜“剧透”

深度揭秘这部匠心之作背后的

艺术突破与思想内涵

创新突破

以合唱方式完成戏剧表达

多元艺术实现跨界融合

“不同于音乐与戏剧的融合,如歌剧、音乐剧。合唱剧是一种相对新兴的艺术体裁,在国内来看是很少见的。”朱曦表示,合唱剧的新颖性在于以多声部、多人数的合唱形式承载完整的戏剧叙事,“这是一种很新鲜的表达。”

图源成都城市音乐厅公众号

这种“新鲜”,不仅体现在以合唱的方式完成戏剧表达,《成都》还实现了多元音乐的跨界融合。

朱曦介绍,其中包含了室内合唱、爵士合唱、流行合唱、歌剧合唱等合唱艺术,还融入了成都本土说唱,以及川剧、四川清音等多种艺术门类,“我们还挖掘了沉睡在地下千年的‘说唱俑’这一角色,通过合唱艺术‘唤醒’它。这种传统说唱与现代合唱的结合,形成了很巧妙的跨时空对话。”

超高难度

“无指挥”情况下,90分钟完成近20首作品

这部蕴含丰富元素的合唱剧,给创作和排演团队也带来极大的挑战。例如,创作之难。如何在音乐的框架下完成具有故事性的剧本创作?团队请教和集纳了多位戏剧专家的建议,瞄准既符合艺术水准又适应舞台戏剧化表演需求的作品目标,剧本反复修改超过200次。

另外,这对演出地也是挑战,“戏剧一般在剧场演出,有灯光、舞美以及多种调度。而合唱所演绎的场所是在音乐厅,合唱剧首先要照顾的是听觉的音乐体验,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厅的空间,同时完成戏剧的表达。”

图源成都城市音乐厅公众号

“因此,为了把音乐厅的区域最大程度让位于合唱团员,到时候现场是‘无指挥全程演绎’,指挥和乐队都在舞台的背后,而合唱演员则会离观众最近。”朱曦解释:“在这样一个90分钟左右的庞大合唱作品中,合唱演员要在从头到尾看不见指挥的情况下,完成将近20首作品,包括声部配合、肢体表演和动线调度,这是一个很高难度的事情。”

朱曦谈到,打磨《成都》用了三年之久,合唱团平均一周都要进行两次排练,只为给观众完整呈现这部匠心之作,“届时,希望观众能从精心编排的舞台表演中,感受到好听、好看,同时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些关于城市和人文的思考。”

开放命题

从一间排练教室出发

升华为对人文精神的普世思考

合唱剧《成都》的创作故事伊始,源于一间小小的“306”合唱排练室──那是位于四川音乐学院食堂三楼的一间排练厅。

“成都爱乐合唱团的大多数成员都是从川音合唱专业毕业的学生,曾经大家就在这里排练、练琴,同时也留下一起过生日这样的生活痕迹,都是很温馨的时刻。毕业以后,他们也成长为对音乐有着充分个体表达的专业人才,我们想把这些素材都融入进合唱剧中。”朱曦说。

但随着素材的不断扩充,故事的愈加丰富,朱曦发现,“306”已经无法承载这么庞大的主题内容,而所有的内容其实都指向了一个主题,那就是成都,这座可爱而包容、文化多元而历史悠久的城市。

因而,这部合唱剧,从排练教室的微观叙事出发,融入古蜀文化、人文历史等多种元素,最终升华为对成都乃至所有城市“从无序走向有序”发展历程的普世思考。而这种由人类建立起的文明秩序的复杂性,会在音乐中得到体现。

“因此观众在欣赏《成都》这部合唱剧的时候,前面会感觉调性不够明显,但慢慢地会从强烈的创作布局中,感受到节奏感、秩序感,而后的呐喊更引发对人类的思考:我们如何建立秩序?城市将走向怎样的发展?而这些都是开放式的命题,观众可以自己去发掘和感悟。”朱曦表示。

借由这部合唱剧,朱曦也希望大家可以从中看到具备高度独立性、协作性及综合表演能力的合唱人才,“这其实也为我们中国的合唱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今后的合唱人才不仅仅停留在演唱上,还能成为能完成多种艺术配合的复合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新作遇冷”的行业魔咒,《成都》预售火爆成为现象。朱曦特别提到,目前该剧7月5日首演场次余票已极为有限,“带来的都是全新的曲目,但很意外,观众的接受度很高,票几乎都售完了。”

朱曦热情邀请:“欢迎大家7月5号到现场,我们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这部凝结三年心血

挑战艺术边界的合唱剧《成都》

你期待了吗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