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四川自贸区的建设要注意思考如何规划和建设一个基于数据加工的“智能服务站”,并用它来为本自贸区的客户们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努力让跨国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文化的相关交流、商谈、加工和贸易,在本自贸区变得更加便捷、更加有序、更加科学,从而大幅提高自贸区的交易额与美誉度。”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王康在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与西部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王康
什么是“智能服务站”?它有什么作用?
具体就四川自贸区建设而言,王康认为,“智能服务站”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重点关注、收集、分析与本自贸区主要“建设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例如,目前全球关于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临空经济、口岸服务、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的最新信息,以及与自贸区相关的企业信息、科技信息、人才信息、政策信息。
二是可以收集和处理与本自贸区相关的专业信息,例如,四川自贸区内“成都铁路、成都空港、泸州港”3个保税物流中心,所涉及到的相关资料与数据。“比如,以蓉欧班列为例,‘智能服务站‘可注意收集、分析和处理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所涉及到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关注它们在参与蓉欧班列的实际运行中,分别输入(或输出)了哪些货物?这些货物的详细名目、种类规格、数量时间及其相关数据背后所暗含的相关需求(含发展的需求、生产的需求、消费的需求),相关优势(或劣势),以及基本兴趣偏好等”。
四川已有建立数据加工“智能服务站”基础
王康表示,就目前的相关条件来看,四川省的信息技术发达,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众多为自贸区建设基于数据加工的“智能服务站”提供了科技保证和人才支撑。
未来怎么做?王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既把它作为本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创新来设计,又把它作为本自贸区可应用、可出售的创新产品来研发。” 四川自贸区建设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自贸区内基于数据加工的“智能服务站”的规划与建设。如果四川自贸区能通过创建一座基于数据加工的“智能服务站”,来为本自贸区的客户提供各种专业的信息服务,促进本自贸区的客户在商贸洽谈中的可以更加科学的决策,同时,也通过“智能服务站”,来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四川自贸区发展兴业。
【人物介绍】
王康,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教育厅巡视员。历任西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西南民族学院科技处处长,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教育厅副厅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圆韵 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