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集体经济促增收 闲置土地开出“幸福花”

2018-03-16 20:42:28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三月的暖阳洒在牙窝村,静谧,祥和。随着藏家姑娘康珠嘴里得哨子声响,安静的空气突然被一群冲出的黑色藏香猪打破。灌丛里,草丛边,争先恐后。随着一瓢瓢的玉米撒下,猪儿们知道,午饭时间到了。

“等这几百头猪出栏了,今年又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康珠高兴地说,这里的猪都是散养,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青杆籽,全生态、无污染,每次出栏总会被抢购一空。

牙窝村第一书记王召介绍,康珠是牙窝村集体经济藏香猪养殖基地的承包户。2016年,牙窝村在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建成藏香猪养殖基地发展集体经济,并买回仔猪337头和能繁殖的母猪40头、公猪8头,承包给回乡创业的村民康珠。康珠则每年向村集体缴纳6万元的承包费用。

王召告诉记者,目前养殖基地有能繁母猪40头,公猪8头,仔猪337头,纯收入预计达到12万元。“这笔钱在牙窝脱贫摘帽前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因为新时代下各项好政策,让我们村的集体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王召笑着说。

据了解,康珠家散养藏香猪的这片山地是牙窝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通过土地流转,让康珠承包这里的山地进行养殖,把这里的土地盘活了。”村支书斯达拉告诉记者,康珠所承包的藏香猪养殖基地属于村里的集体经济,纯收入预计达到12万元。据斯达拉介绍,该集体经济采用‘235’管理模式,既利润的20%用于基地发展的资金,30%用于养殖场人员(贫困户)工资,50%用于全村贫困户“造血式”扶贫基金6万元。另一方面,为降低养殖成本,养殖基地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玉米,以供基地藏香猪食用。目前,村民正在翻耕土地准备播种。此外,基地藏香猪养殖和玉米种植还能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打造生态果园  百亩青红脆李初具规模

上午九点的的芦花镇罗坝街村还有着瑟瑟凉意, 69岁的何斯门和十几位村民们已经早早的在热火朝天的为果树施农家肥、除草。“施肥、除草这些都是很有讲究的,“施肥并不是说和果树茎部隔得越近越容易吸收,也不能只施底肥,后面就不追加肥了,如果果树出现了脱肥现象,再去施肥得话效果肯定会很差。”虽然汉语说得一般,不过在料到种植技术时,这位69岁的藏家阿姨可是专业的很。

何斯门说,这些技术都是黑水香隆仓家庭农场从外地高薪聘请的种植专家传授的。

据了解,2017年芦花镇罗坝街村采用“村支部+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创办香隆仓家庭农场,引领示范打造160亩的生态果园种植基地,栽种和培育青脆李、红脆李等优良品种。

“现在我们每天在果园里打零工,每天有100-120元的工资,一个月下来能够拿到2000元钱,加上儿子在外打工挣钱,一家人收入可以达到6000多元。”何斯门说,自己还流转了7亩土地出去,一年还有4200元的土地收入。

据家庭农场管理者何金云介绍,这160亩土地上栽种的清脆李和红脆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口感好,成熟期更晚,销售也会更好。何金云称,县城开车过来罗坝街村只需要几分钟,这里将会成为来黑水旅游的游客和县城居民来果园采摘的最佳体验地。

据介绍,该果园种植基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带动当地48户直接参与并增收致富,并带动种植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像何斯门这样的贫困户愿意投入到种植中,村民们一起齐力同心,早日让香脆李挂上枝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钎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