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55岁的村主任石斗基的记忆里,“高山”和“饥饿”、“贫穷”是同义词。
阿坝州黑水县色尔古镇五里村海拔2000多米,位于色尔古镇境内正北方,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镇上买盐巴、大米和一些生活用品,光是下山就要两个多小时,然后再背着这些东西上山,又得要三四个小时。”石斗基说,高半山除了没电,饮水更成了难题。
2014年色尔古镇实施异地避险搬迁安置。五里村147户搬迁至国道347线附近,依托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民生工程,投资资金470万元用于五里村的村内主道、辅道、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显示,通过异地搬迁和精准脱贫的各项政策,不但解决了村民们的各种实际难题,而且还有效拓宽了致富空间,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的后劲。2017年,黑水县在五里村投入扶贫项目资金58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75元,顺利实现整村退出、户脱贫。
150平米大房子,宽敞,干净,屋内设施齐全!很难想象这个略显“豪华”的房子主人竟然是一个16岁藏族女孩和她相依为命的弟弟。
来到她的家,16岁的藏族姑娘很是热情。搬椅子安排客人入座,端茶……俨然一个女主人的模样。细问之下,原来这个家里就只有16岁的保她和11岁的弟弟相依为命。
几年前,保她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居无定所的两个小孩子只能寄宿在舅舅家里。当地政府在考虑到保她家里的实际情况后,补贴5万元为其修建房屋,之后又补贴5.8万元用于装修和购买家具。就这样,两姐弟住进了这个温暖的避风港。
放在沙发一角的行李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保她解释说,明天早上自己就要坐最早的一班车到彭州学习了。原来,在2017年9月,县里的援建单位推荐保她到彭州学习绣花,除了学到一门技术,每月还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我一定会好好把绣花学好,我们藏家的刺绣是很了不起的,到时候把这里的传统工艺融入到现代技术里面,肯定会很受欢迎的。”说到未来规划,保她腼腆的笑了。
如今的五里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148户藏式房屋。第一书记尼玛潭初介绍,目前村里已经开展了电焊工、厨师等技能培训,2018年计划发展电商,会陆续将藏家有名的药材、土豆等摆上货架。用尼玛潭初的话说,如今的五里村,正在一条村美、民富、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上大步前行。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