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空天产业 这场关于3D打印的高峰论坛释放了哪些信息

2017-12-24 14:02:01   四川发布

为深入了解国际发展趋势,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专家的交流与沟通,促进空天产业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彭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主办,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航空动力3D打印发展高峰论坛于2017年12月23日在成都举行。

会上,由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和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联合打造的四川省增材制造孵化基地正式揭牌。

增材制造产业是智力、知识、技术和创新密集且极富前瞻性的产业,作为未来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也将成为传统产业蝶变的源泉动力。增材制造孵化基地的建立,将有效整合产业资源,通过行业抱团,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协同创新,改变“小而散”、“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合力。通过产业集聚,抱团发展,快速做大做强,占领西部地区增材制造产业制高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社会效益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业升级大背景下扮演重要作用。增材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技术无法克服的难题,给予传统制造企业技术支持,帮助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加速腾笼换鸟。通过搭建四川省增材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借力平台举办省级论坛和博览会,把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打造成西南地区首个增材制造产业高地、集聚区、总部基地,全国知名的增材制造产业中心。

凭借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与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的合作,引入增材制造孵化类企业,实现孵化园建设过程中增材制造产业的集聚与技术产业化。

此次论坛举办地成都市航空动力产业园,是彭州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蓝色动力硅谷”的既定目标,结合“西控”发展核心,严守产业门槛,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通过强链、补链、扩链等方式,推动园区在航空发动机研发、试验、维修、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发展。重点突出航空动力这一产业核心,创新驱动,以人才优势为引领,努力推动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经过4年的发展,航空动力和增材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快速聚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航空动力产业加快形成,已签约引进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15个产业项目,并获得了国家级“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省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的称号。

2017年9月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总部的落户彭州,作为省内行业权威社团的落地,将有力的营造外部氛围。协会主要承担了四川地区3D打印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的重担;已成功举办了两次增材制造产业论坛,取得显著成效,并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扬。

此次高峰论坛会上,中国科学院葛昌纯院士、澳大利亚国家轻合金研究中心主任吴鑫华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七一九工厂厂长助理何勇、南方科技大学韩品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为我们分享蓝色动力。3D打印助推空天产业发展。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