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根据郫都区近期召开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的要求,要始终坚持以正确方向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纵深推进,着力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在郫筒街道蜀都新邨社区,就以社区公服资金为杠杆,推进协商民主进程,释放社区居民自治活力。
这一社区治理创新,有效地将社区公共事务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两委”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由“大包大揽”向“自我管理”的转变,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在社区治理成效上实现了“一方满意”向“多方共赢”的转变。
居民自发捐款。
由第三方机构成都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监督捐赠现场。筹资结束后由成都大同工作人员开启募捐箱。
探索出“一个杠杆、两大资源、多元平台”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郫筒街道蜀都新邨社区成立于2012年10月,辖区现有蜀都新邨小区(高层电梯安置小区)、成都工业学院家属区(单位直管院落)、润弘丽都(商品楼盘)三个院落。
对家事难管、民事难议、公事难理等需要直面的瓶颈问题,蜀都新邨社区以蜀都新邨小区为协商民主试点院落,通过开放议事空间、搭建商事平台、畅通理事途径,探索出了“一个杠杆、两大资源、多元平台”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城市社区公服资金为杠杆撬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激活传统资源、整合新型资源,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本土自组织开展服务、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议事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政府让我们议事”到“我们想要议事”的转变,有效放大了“小社区”管“大社会”的治理作用。
发放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资金使用范围及流程宣传单。
召开社区议事会。
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公共服务资金及其项目。
“居民自治”三步走战略来了!为居民提供网上协商议事平台
2016年8月20日,蜀都新邨小区黄桷树广场周边绿化景观改造项目自筹资金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居民们根据自愿原则选择捐款、捐物、捐工,辖区的商家、单位也前来捐助。这场社区公共服务资金基础设施维护和维修项目得到了居民空前的支持和肯定,顺利筹集到改造项目应支付金额的50% 。
根据《成都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文件,用于社区基础设施维护、维修、建设等硬件项目的、项目资金不足部分不得超过该项目应支付金额50%,居民自筹资金部分不得低于50%。
在这种需要自筹资金进行改造小区绿化景观的前提下,蜀都新邨小区建设是如何由“政府买单”变为“居民自治”的呢?社区是如何将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中,使居民群众从协商民主的旁观者到知情者,从知情者到参与者,再从参与者到受益者的转变?
首先,转变角色大胆假设。社区以居民最为关心的切入点,大胆假设如果我是居民,我最关心社区事务中的哪一方面。那就是钱,社区有多少钱?用来做什么?我能享受到什么?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便是让居民主动参与协商民主和居民自治的重要“杠杆”。
其次,要形成社区公共事务议题。解决的是“议什么”以及“由谁来决定议什么”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的议题形成机制。
然后,激活传统资源、整合新型资源,搭建多元化的社区公共议事平台。除了党建、社区自组织等平台,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社区协商民主平台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社区网络论坛,为居民提供网上协商议事平台,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参与到绿化景观改造项目,改变以往只有社区老年人了解社区动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