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天(11月2日),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5-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了解到,2015年以来截至2017年6月,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557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712人;受理审查逮捕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64人,受理审查起诉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30人。
犯罪特点/
未成年犯罪年龄主要集中于16-17周岁
《白皮书》上显示,2015年以来,未成年犯罪年龄主要集中于16-17周岁。受理的涉罪未成年人中,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占87.37%,值得关注的是,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予刑事处理的有67人。
校园周边针对在校学生的暴力犯罪时有发生。2015年(划分为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三个统计区间,下同。)以来,分别受理审查起诉发生在校园周边针对在校学生的校园暴力犯罪嫌疑人20人、30人、36人,人数逐年上升。
此外,未成年犯罪还呈现犯罪类型以侵财类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无稳定就业、共同犯罪居多、外来涉罪未成年人占比较高以及涉罪未成年人涉毒问题突显等特点。
主要做法和成效/
17个基层院成立具有独立编制的未检工作机构
据介绍,为适应未检办案专业化工作要求,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成都已有17个基层院成立了具有独立编制的未检工作机构,选齐配强了一批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亲和力的年轻干警充实到未检工作队伍,打造了21个“功能齐备又各具特色”的未检办案专门工作区,未检工作专业化建设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按照特殊保护要求与特别程序规定,成都检察机关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下发《成都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规范》,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成都未检”品牌。例如:创新建立委托公益律师开展社会调查机制,入选2015年度“全国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事例”并向全社会发布;健全犯罪记录封存机制,对符合封存条件的984名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依法予以封存,为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扫清了障碍;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建立强制亲职教育机制,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重塑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该做法在近日召开的“强制亲职教育与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全国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与专家的一致肯定。
就校园安全管理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21份
据悉,成都检察机关先后有关部门、学校、社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犯罪预防合作90余次,惠及人群2万余人。同时,积极延伸职能参与和创新社会治理,引导或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校园欺凌防治等执法检查活动15次,就校园安全管理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21份,均得到整改落实。
同时,成都检察机关还创新法治教育宣传形式,通过召开检校座谈会征求意见,举办检察开放日、法治夏令营,拍摄未检微电影等,不断丰富法治教育宣传载体,拓宽受众范围,提高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还值得关注的是,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打造的“亮晶晶”团队被高检院评为“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并入选“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讲师团,被写入高检院全国两会报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