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砥砺奋进的五年 四川就业创业”专题新闻发布会,就四川五年来就业创业的相关内容进行发布。四川新闻网记者从现场获悉,2012年至2016年,全省利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累计组织305万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同时,四川劳务收入也从2012年的238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833亿元,增幅达60.4%。此外,四川实施援企稳岗政策,五年来,全省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4.4亿元,惠及5.2万户企业、669.6万名职工。
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黄晓东介绍,五年来,四川职业培训工作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技能素质显著提升。建立了覆盖全体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明确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或初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五类人员”以及非毕业年度在校大学生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在全国率先将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权和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认定权下放给市(州)。坚持社会化、市场化原则,初步建立了由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组成的多元化职业培训实施体系。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建技工院校81所、就业训练中心118个、民办职业培训学校1389个,加上各类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年职业培训能力超过100万人。2012年至2016年,全省利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累计组织305万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后的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分别达79.2%和54.1%。
这五年,也是就业援助全面发力,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的五年。黄晓东介绍,2012年至2016年,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从31.3万人增加到39.2万人,增幅达25.2%。四川打破离校前后、校园内外的时空界限,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保持在85%以上。全省共招募6470名“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到基层服务。2013年,在全国率先取消高校毕业生户籍限制,外地户籍、农村户籍高校毕业生在我省就业创业,享受同等扶持政策。5年来,全省共为33.7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组织4万人参加就业见习,帮助31.3万人实现就业。藏区“9+3”学生共毕业2.5万人,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位平稳运行,转移输出总量从2012年的2414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2491万人;劳务收入从2012年的238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833亿元,增幅达60.4%。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5万人。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九条措施》,制定落实《四川省精准就业扶贫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就业扶贫专班”等5个管理办法,全面摸清了211.12万贫困家庭劳动力底数,评选了100个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认定了594个就业扶贫基地,举办了2124场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创造了就业扶贫的“四川经验”。自2015年以来,连续两次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从3%降至1%,全省共减少征收失业保险费50.4亿元,减轻用人单位和职工负担。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全省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4.4亿元,惠及5.2万户企业、669.6万名职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妥善安置171户企业62301名职工,切实做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
此外,黄晓东介绍,五年来,四川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础工作明显加强。实施“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2014年9月,省公共招聘网正式上线,成为全国首个以省级集中建设和管理、数据全省共享模式建设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具备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地图搜索等先进的精准服务功能,涵盖了招聘求职、职业培训、创业服务、政策发布等内容,近年来在全国199个联网机构中综合排名稳居第一。开发网上办事大厅及手机客户端,拓展线上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就业创业补贴和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申报等业务功能,加载职业能力、创业素质测评功能。全省共办理求职登记600万人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540万人次。自2013年起,全省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形势分析会商制度,分析成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2014年,启动实施全省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工作,2365.4万转移农村劳动力和1069.2万未转移农村劳动力登记入库,实现动态更新管理,做到“家底清”、“去向明”。(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