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建“锦城绿道”打造“城市绿肺” 武侯大道等4条交通要道将迎来改造

2017-08-24 16:50:2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成都将建“锦城绿道”、“成都文化中心”、“宜居水岸”……成都的市民们,你们的福利来了。在24日举办的“2017年成都市PPP项目推介及与中国PPP基金深化合作”新闻发布会上,又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优秀项目面世。

其中,成都市建委重点推荐了“锦城绿道”、“成都文化中心”、“宜居水岸”及“中优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改造”四个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80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能给市民带来什么好处呢?快跟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一起去看一看!

--“锦城绿道”项目

打造环城“城市绿肺”

该项目是围绕环城生态区建设的锦城绿道,将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以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为目的,建设开放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

具体内容为“5421”体系,即:5百公里天府绿道,4级配套服务体系,具体为16个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30个特色园区形态的二级驿站、170个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若干亭台楼阁形态的四级驿站,20平方公里水系格局,系统实施水环境整治和水系修复工程,重塑河流、湖塘、湿地、沟渠构成的天府平原“西渠网、东湖塘”水系格局,100平方公里生态景观农业区,计划建设总投资约415亿元。特色小镇(PPP)项目投资约20亿。

绿道建成后,在优化生态环境方面,项目将打造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形成环绕城区的“城市绿肺”,能大幅提升防霾治霾效果和水体治理能力,给市民一个“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环境。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一路一味、一桥一品、一点一景的特色景观,能为市民游玩提供了空间环境;项目及周边范围内设置各类停车位约13万个,规划主干道及轨道站点等出入口“118+N”个,可供周边城市自驾人群、省外观光游客、周边城市居民等骑行畅游、享受生活。

--“成都文化中心”

尽享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

该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心“二江环抱”区域,面积约13.6平方公里。区域内汇聚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体育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东华门遗址的发掘,更为成都千年古城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成都文化中心”,是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工程,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完善城市结构、优化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重大意义。

该片区是中优的先行区、起步区、示范区,未来将建成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新型业态为载体、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该区域将突出“文化+”导向,以“三增三减”为手段,实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新定位。“成都文化中心”核心区(PPP)项目投资约100亿。

--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

串联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历史文化街区

“宜居水岸”工程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系统治水、水岸三通、水岸景观提升等。按照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实施方案,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工程全长7.4公里,起点为槐树街,终点为二环路西一段清水河桥,涵盖西郊河、干河、南河、浣花溪四条河道,串联宽窄巷子、杜甫草堂、青羊宫、浣花溪等历史文化街区。

目前已完成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已完成西郊河十二桥、实业街以及浣花溪青华路三处样板段施工,正对市民开放并广泛征求意见。工程计划2017年底基本建成,2018年6月全面竣工。项目采取EPC一体化建设,总投资约16亿元。

--“中优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改造”项目

成华大道、武侯大道等将迎来改造

项目具体包含4条道路。其中,快速路改造有成华大道和武侯大道两条道路。成华大道改造工程,起于三环路,止于四环路,道路长约5.3公里,投资约14亿元;武侯大道改造工程,起于二环路止于四环路,道路长约8.2公里,投资约11亿元。

主干路改造有川陕路和成洛路两条道路。川陕路改造工程,起于中环路,止于四环路,道路长约8.3公里,投资约15亿元;成洛路改造工程起于二环路,止于三环路,道路长约4.2公里,投资约4亿元。四条道路改造总投资约44亿元。

上述4个项目拟采用BOT模式实施,通过整合周边商业资源、停车场收费、主题街区运营、广告收入等方式,产生持续稳定现金流,拟合作期限均为15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