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南江县:开设村级干部人才“专修班” 培育“永不走”的脱贫攻坚“带头人”

2017-06-14 22:11:2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村级干部处于农村工作最前沿,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十分重要。近年来,南江县依托小河职业学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原则,创新开设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实施人才递进工程,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政策、有技能“永久牌”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和“不走的脱贫攻坚带头人”,有效的破解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不足等难题,探索出一条村级干部人才递进选育新路子。

现状:有心干事、无力成事”是基本现实   

据小河职业中学校长李勇介绍,目前,已开展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培训14期,开展基层党建、种养殖技术、乡村旅游、SYB创业等培训80班次,培训学员7500人次。“南江是贫困山区,因为贫困,农村大批青壮年通过升学、创业就业等流向外地,留守人员大多年老体弱、文化偏低、推动发展能力弱,村级干部选拔难、乡村社会治理难,现实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扎根农村的脱贫攻坚骨干力量。”

南江县组织部副部长杨清辉表示,有心干事,无力成事是基本现实。南江有517个行政村,此次村“两委”换届前,1000余名主要负责人中,60岁以上的达200余人,占总数的20%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足1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达41%。全县村级干部队伍呈现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总体数量不足的特征,难以满足基层党建工作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实工作中,相当多的干部由于缺少集中理论培训,看似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专怎么也做不好,基层干部讲不透政策,用不来电脑,不会抓产业等现实问题突出。迫切的需要年轻人来充实队伍,培养一批后续力量。”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年人才通过升学、务工流向外地。“一些青年即使回乡竞选村干部,但由于缺少培训和实践,加之组织不了解、群众不信任,致使工作推动难。部分人“呛水”后,更倾向于在外创业,造成换届不得不矮子里面选高个,换届选人难的故事重复上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的思路,针对性设置课程和选配师资,培养培训村官,既为在任干部履职加油充电,也为今后选任干部注入源头活水。”

措施:精准建立培训机制   培养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

面临着2018年的脱贫目标和基层治理的任务要求,2015年南江县委决定依托小河职业中学在党性教育、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种养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设立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农村问题研究与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着力培养脱贫攻坚引路人、村级干部接班人、创业创富带头人、基层治理能干人,着力培养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李勇介绍,学校分春、秋两季开设能力提升短训班,每期设置3个班,学制3个月,每班培训50人,对村(社区)在职干部轮流培训、全员培训。“讲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工作方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基层治理法律法规、推动农村产业项目发展等重点课程,让基层干部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明确学员对象应具备4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等条件,重点从复员军人、大学生村干部、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能人等10类人员中遴选。”

抽调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余人担任培训班“专职教师”,遴选外聘农业、林业、水务、国土等行业领域专家50余人,以及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道德楷模、优秀企业管理者30余人担任“兼职教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任星旗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