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日上午,“协同发展新机制 产业出海新通道──四川省贸易新业态现场会暨市场采购贸易隆昌出口首单仪式”在内江隆昌市举办。会上,成都市金牛区发布了市场采购贸易市(州)合作机制,并与隆昌市、青白江区签署了区域合作协议,金牛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与宜宾市商务局、达州市商务局签署了合作协议,市场采购贸易在川发展迈出新的一步,“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省商务厅副厅长佘骥在会上表示,“我们要在新一轮科技革、产业革命、贸易革命中占据先机、提出对策,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擦亮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金字招牌,由点成面、积厚成势,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什么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据了解,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美元(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具有拼箱组柜、简化申报、通关便利及免征增值税的特点,也兼具诸多优势。
作为西部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都市金牛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对“四川造”产品走出去意义重大。据介绍,两年多来,金牛区积极探索市场采购发展新路径,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已与中欧协会、俄罗斯四川商会、德中商会、美国川渝总商会、泰国商会等商业协会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往来。市采现有企业在欧洲、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也已建立以海外仓为核心的全球营销体系。截至2021年5月31日,累计完成报关出口79.64亿元人民币,商品出口到全球45个国家。
成都市景鸿翔贸易有限公司就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尝到了甜头。“以前我们做出口走的是一般贸易,产品有多个品类就要填写多个不同的报关单,非常麻烦。”总经理刘刚介绍,“现在将产品按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是按大类简化报关,且出口商品增值税免征不退,大幅降低了出口产品成本”。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重点企业、特色产业带、专业市场、“川渝造”等开展外贸招商活动,截至5月31日,已20余次对接南充、宜宾、内江等5个市州,赴重庆、内江、自贡等地开展招商活动8次,新增试点外贸企业27家, 累计市场主体6535家。此次现场会召开前,为取得实效,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多次赴隆昌市商务局、西南轻纺城对接,目的就是将市场采购这种新外贸业态普及开来,让更多的产业带参与进来。金牛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主任杨柏介绍,作为西部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首次发布全省市场采购贸易市(州)合作机制,让各市州共享发展红利,对“四川造”产品走出去意义重大。此次现场会切实助力推动打造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内陆开放高地,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南向发展”机遇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会后,企业嘉宾进行沟通交流,在电子电器类、日用百货类等产业领域展开商贸对接、合作洽商。宜宾、达州、眉山等市(州)商务部门和相关企业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现场会,对市场采购贸易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明确了各市(州)合作机制,隆昌首单为市(州)合作打了样板,树立了典范,将更大的激发各市州及企业参与市场采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