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23-25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围绕落实兴粮兴储重点任务,聚焦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集中展示了我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有关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在粮食储藏、粮油加工、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现代物流、“智慧粮库”、“中国好粮油”及物资储备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4日上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合作,调动四川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立足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加快推动区域粮食和物资储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会商合作机制,围绕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粮食和重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6个方面,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和实效。
同日,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开,现场展示了重大科技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并开展了“三对接”活动。活动还召开了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现场观摩等方式,总结交流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以及典型单位的经验做法。据了解,25日,科技活动周主会场还将邀请行业内有关专家围绕粮油营养、粮食利用等主题进行科普知识讲座,便于广大群众了解当前粮食科技前沿和科普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
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四川多项成果显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新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明确要求“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丽萍介绍,近年来,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创新开展优粮优储、优粮优供,扎实推进四川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在低温储粮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天府菜油”行动成效显著,通过粮食产后服务助力节粮减损。
据了解,我省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5亿元,在全省21个市州、170个县建设绿色低温粮库265个、仓容641万吨,确保政策性粮库低温储粮全覆盖。通过不断提升低温储粮技术实现储粮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和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同时,2020年四川全省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1%。全省油菜籽产量320万吨左右,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并成功创设了“天府菜油”品牌。此外,为帮助解决收获期阴雨天气,粮食受潮霉变产生的烘干、清理难等问题,我省大力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产后服务项目353个,实现了73个产粮大县全覆盖。
张丽萍介绍,下一步,四川还将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巩固科技兴粮成果,大力开展节粮减损,不断增加优质粮油供应,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四川农业和粮食大省“金字招牌”,在更高层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