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三农发展有了新后盾!日前,省工商局出台意见明确了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红盾助农工程”的4类23项具体措施,正式启动“红盾助农工程”。
目标:发展和壮大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涉农合同签约履约行为、加强农业商标品牌建设,营造农业企业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商事便农
推动第一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
在“商事便农”方面,意见提出,要做好涉农企业的“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工作,在便利涉农市场主体准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市场主体发展。
鼓励新兴观光农业、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第一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全省乡村旅游由小型分散型向区域型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管,围绕重点旅游时段和重点旅游区域,强化乡村旅游市场整治,促进其健康发展,打造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极。
同时,在涉农企业中广泛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标准》和《四川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操作指导手册》的使用,支持上档次、上规模的涉农重点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合同帮农
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
在深化“合同帮农”工作方面,省工商局要求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全省广泛建立合同帮农指导站,发挥指导站贴近农村、农户的优势,及时对农企、农户大宗涉农合同签约履约进行指导。
进一步优化服务涉农主体的方式手段,主动为涉农主体提供合同法律咨询服务,编印合同法规汇编,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和合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涉农主体合同法律意识。
强化合同示范文本推行,倡导涉农主体使用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加强涉农格式条款监管,对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条款及时指导规范。
商标富农
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商标富农”工作方面,意见提出,要推动涉农市场主体开展商标注册工作,积极开展精准扶贫送商标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突出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努力培育全省特色农产品品牌。
大力培育农产品商标品牌,按照培育一批新品牌、做强一批老品牌、打造一批农产品精品品牌的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打造一批具有巴蜀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同时,加强涉农商标质押融资工作,着力涉农商标品牌国际化建设和推进商标示范创建。
意见要求,要充分发挥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作用,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构建社会公知、主体资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监管新局面。对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按照29部门联合发布的农资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实施联合惩戒,促进农资市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加快实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