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乐山夹江、峨眉毗邻相接、山水相依,而今,因为一片茶叶更“近”了。
3月30日,第三届中国(夹江·峨眉山)国际绿茶出口发展论坛在夹江县举行。现场,夹江县和峨眉山市分别被授予“中国绿茶出口发展第一县”和“国际最具核心竞争力高山绿茶产地”称号。更可喜的是,青衣江茶将“牵手”峨眉山茶,同饮“一杯茶”,携手打造国际最具核心竞争力绿茶产区。
“两条腿”并进
走出“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
夹江县位于四川茶叶C型分布核心区,种茶历史悠久。近年来,夹江把发展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产业来抓,旗帜鲜明提出打造“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奋斗目标,坚持名优绿茶上品牌、夏秋茶走出口“两条腿”路径,最大限度提升茶叶亩均效益。
实施“土地流转、农民下乡”行动,搭建全省首个普惠金融平台,构建“企业 合作社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夹江县在规划引领、要素支撑、社会协同等方面做好茶文章,下足茶功夫。
经过几年攻坚,夹江茶叶种植面积由20万亩增加到30万亩,其中出口茶质量安全示范区达23万亩;茶叶亩均效益增加3000元,同比提升60%;综合产值达到63.6亿元,累计增加了2倍;夹江农民人均种茶1.4亩,人均收入达11000元……茶叶已成为夹江人民致富增收的第一产业。
2020年,夹江出口茶叶3.2万吨、占全国绿茶出口份额的10%,出口金额达到2.3亿美元。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绿茶出口强县等荣誉,位居全国产茶百强县第26位。
强强联手
打造国际最具核心竞争力绿茶产区
时下,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夹江以西部瓷都著称全国,峨眉山以旅游业闻名世界,但不是人人都搞瓷砖、人人都搞旅游。”中共夹江县委书记、峨眉山市委书记、峨眉山景区党工委书记龚德勤表示,在乡村振兴上,必须要有自己的农业主产业。
龚德勤介绍,在峨眉山—夹江这个区域,有53万亩茶叶基地,茶农45万人。“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价值32.4亿元,居全国十六、四川第二,入选全国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拥有“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天然有机茶”“榜上有名”五朵金花为代表的20多个知名品牌,其中“五朵金花”总产值14.5亿元,“竹叶青”入选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洪椿、百岳、华义等3家获得自主出口资格的龙头企业,建有全球最大的出口绿茶生产线。
坐拥茶产业“黄金宝地”,如何让“1 1>2”?龚德勤表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深化区域合作,把峨眉山—夹江打造成“国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绿茶产区”,力争到2025年茶产业区域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到2030年突破1000亿元,为四川打造千亿茶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一套“组合拳”
剑指千亿茶产业
剑指千亿茶产业,具体怎么干?一套“组合拳”已准备就绪。
在全覆盖推广夏秋茶综合利用上,逐步向乐山、四川、乃至整个大西南五省片区推广夏秋茶综合利用成功经验,以成昆铁路夹江段乐山北站为核心,打造西南地区最便捷最健全的绿茶出口集散中心。力争到2025年,通过夹江区域出口的绿茶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0%。
在标准的制定上,加强国际标准对接运用,牵头制定一套出口绿茶种植、加工、销售标准,实现全过程规范化生产。探索建立绿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一体化安全监管平台,展现一片茶叶从田间到茶杯的安全流程。
在要素保障上,以争创国家级经开区为契机,构建“初加工在原产地,精制企业进园区”布局。建立“一对一”帮扶联系机制,进一步做好企业资金、土地、供电等方面要素保障。
在茶业协会的建设上,整合峨眉山、夹江两地的茶企资源,建好茶业协会,实现平台共用、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国企品牌效益、私企竞争活力。支持成立高端茶、出口茶等联盟集团,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实现抱团发展。
在品牌推广应用上,用好“峨眉山茶”区域品牌,辐射带动夹江茶品牌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授权、加盟、入股、兼并等方式,提升名优绿茶附加值。在出口上,用好用活“青衣江茶”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出口带动,提升国际影响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