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眉山“新八景” 丹棱幸福古村书写乡村振兴之美

2020-07-21 14:4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留住那曾经美丽的山和水,也就保留住了那些离乡人记忆深处的一幅美丽画卷。眉山市丹棱县那座百年古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又书写出怎样的美丽篇章呢?

△ 幸福古村--摄影 李霄

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位于丹棱县城西北部,地处眉山市、成都市、雅安市三市交界处,全乡幅员面积56.89平方千米,地形分布为深丘为主,少数河谷地带,海拔600-1142米,终年云雾缭绕,降雨充足。顺龙乡幸福村4组以其独特的古村落资源,被列入2014-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提升试点13个项目之一。随后,丹棱县启动了幸福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开启了旅游经济的大门。

2012年以前,由于收入太单一,全村123人,1/3的人外出务工,村庄没有活力。为了留住原住民,留住古村的魂,丹棱县政府、川旅锦江、幸福古村三方先后成立了产业专业合作社、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和旅游管理协会四大机构。如今,幸福古村33户人家全部加入合作社,外出务工的壮劳力逐渐归来。2019年,古村发展民宿4户,农家乐12家,从事旅游业人数60人。截止目前,幸福古村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20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3375元。

归来,已成为幸福古村的最热词。

△ 幸福古村──丹棱县摄协

幸福古村始建于明代,旧名赵桥,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整个村子以苍翠的山林为基调,以红砂石文化为根基,以民居、庭院、古道、古树、古桥、奇石景观为代表,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青蛙石、鹰嘴崖、清代石拱桥“赵桥”、大寨梯田、丹马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上世纪60年代,在全国一片“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幸福村民依山就势,拦河砌堰,通过改造本地红砂石岩作为梯田田坎,填土平整耕种作物,是少有以石为坎的梯田,如今仍然发挥功能,远远望去,高低错落,与周围的山融为一体,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感觉。

古村内有30余户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川西式民居三合院。以熊家院、乡厨、幸福公社等为代表的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多以木、石灰、土砖为主,墙体多为砖墙、土墙,屋顶多用小青瓦,大多用青石条作柱、梁和门杠,就地取用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

△ 丹棱至幸福古村的路

2014年,幸福古村成为了全省13个乡村旅游提升试点项目之一,省旅发委的直接联系点,按照“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设施人性化”建设思路,通过乡村再造,向旅游市场提供“民宿+度假”乡村生活方式,让藏在深山的古村焕发了青春。自2016年3月11日幸福古村正式开村,2017年3月21日,幸福古村荣登央视新闻联播,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2019年,幸福古村幸福古村被列入眉山“新八景”旅游景点之一,6月12日,作为“文化2030|城乡发展: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参观点之一,蜚声国内外;2020年4月30日,幸福古村在历经半年时间升级打造后,以“幸福与原乡共生长”为主题重新开村迎客,并成功举行峨眉电影集团外景拍摄基地授牌仪式。

△ 幸福古村环境改善后,游人如织--刘雪琴

2019年,顺龙聚力聚焦乡村振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幸福村共建共享机制;强化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取得“丹棱脆红李”绿色食品认证,推进“丹棱脆红李”农产品地标申报,启动“顺龙幸福古村”注册商标申报;启动200亩标准示范园打造,带动2000亩标准化种植,举办第四届“丹棱脆红李”采摘(推广)节和种植技术大比武,接受乡村振兴省级考核。“顺龙山货”年产值突破2亿元,幸福村集体收入稳定达到10万元;幸福村成功入选“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休闲村庄”。

幸福古村始终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修旧如旧”的理念,不断发展、建设、拓展、融合,从过去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现在的“无人不知古村美”,幸福古村展示了丹棱大力实施“旅游腾飞行动”,发展全域旅游、加快乡村振兴的硕果。

今年1月,丹棱县首个百亿项目“幸福古村·齐乐桃源国际旅游度假区”签约成功,项目建成后,将充分盘活该县梅湾湖景区、幸福古村周边旅游资源,引领带动全县文化、旅游、养生、农业等多个关联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吃上“旅游饭”,进一步激发该县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新活力,使丹棱成为未来成都南线的旅游集散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