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单打独斗” 眉山洪雅“抱团”致富走出脱贫新路子

2020-07-20 13:1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7年底,提前三年完成贫困人口减贫任务;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县;2017年-2019年以来,建设37个扶贫产业基地,覆盖贫困户总户数3103户;2016年至2019年,4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解决480户无劳动力户稳定收入问题……这些数据,是眉山市洪雅县组织贫困群众“抱团”发展,脱贫致富的努力结果。

2014年底,洪雅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09户16911人、市级贫困村33个,贫困发生率6.32%。而截至目前,5091户1479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提升。

△ 洪雅县前锋村的千亩茶园

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致富更要“一起上”。

2017年-2019年以来,洪雅围绕乡村旅游、茶叶、藤椒优势产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组织贫困群众“抱团”发展,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61.8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300万元,与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37个扶贫产业基地,覆盖贫困户总户数3103户,占建档立卡户61%。该模式被四川省发改委作为易地搬迁推进后续发展先进经验,全省推广。

2016年至2019年,洪雅累计投入资金708.4万元,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3个,对15个镇141个村3398户贫困户种养业进行财政奖补。投入资金480万元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4个,通过财政支持,资产量化,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方式,解决480户无劳动力户稳定收入问题。

△ 洪雅县前锋村的现代化养猪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中国有机茶第一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借助茶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2018年,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村委组织动员52名村民(其中贫困户2名),共筹资99万元成立乡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帮农机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围绕茶产业发展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2019年,又成功争取到省级扶持集体经济项目落地。

前锋村一方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优先流转贫困群众土地、吸纳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发展,组织原前锋村和原金花村107户贫困户加入了宏图茶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建设扶贫茶叶基地。另一方面,依托雅雨露茶业,实施50万元资产收益项目,扩大茶叶加工销售能力,为全镇50户无劳动力户提供稳定财产性收益,同时新增就业岗位20个,优先提供给贫困群众,通过务工实现贫困户增收。

△ 止火街社区的洪雅田园印象葡萄园

地处洪雅县西10公里,大峨眉旅游西环线与洪瓦路交汇处的止火街社区,由原止火街社区、展望村、莲花村合并而成,先后获得眉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殊荣。依托洪雅田园印象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50户实行“抱团”发展,实现贫困户年年分红促增收,同时通过招用有就业需求、能力的贫困户务工增收,另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长期在此务工。该合作社还借助现场采摘方式畅销周边农户农副产品,依托网络销售渠道扩大销售面。目前,全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81人,均全面实现脱贫。

除了产业带动为百姓带来的经济改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洪雅县乡村百姓的住房安全、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也有了质的飞跃。严格按标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通过“五改三建”项目,有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问题,人居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建成乡镇集中供水工程9座,村级集中供水工程180余处,2016年至2018年通过项目实施和管网补助,共计巩固提升464户1350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基本解决全域安全饮水问题;开展学生资助,义务教育有保障100%达标,实施全面“改薄' 项目,新建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基础的多重医疗保障体系,使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依靠着政府政策兜底,洪雅县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标准,实施动态管理、重点救助,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1379户2213人的生活质量。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