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魏老师和很多老师一样,希望把每个学生都培育成才。”会东中学初2010级学生杨兴文虽然毕业多年,但是谈起会东县教育局副局长魏远江,他脑海中总清晰浮现出曾经的班主任老师严肃认真、兢兢业业的样子。
“送”出去培训
在一线专业技术岗工作17年的魏远江是一名优秀的高级教师。2003年被评为会东县中学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会东县中学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会东县中学优秀班主任;2011年代表会东县参加凉山州初中优质课大赛荣获第一名;2013年被会东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会东县优秀班主任;2016年被评为会东县中学师德标兵;2017年被会东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会东县优秀教师……
在突出的工作成绩面前,魏远江清楚地认识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进步、提升。
会东县的人才培育政策为魏远江提供了契机。魏远江陆续参加了浙江大学-锦江区2016年教育系统干部骨干人才专题培训、第四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专题化培训、三区三州教育行政干部管理培训等一系列人才培育培训。通过系列培训,魏远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积累,2018年5月,脱颖而出的魏远江从专业技术岗到调到了教育管理岗。
异地培训
魏远江工作角色的成功转型,是会东县人才培养“送出去”的典例。近年,会东县先后外送98名优秀干部人才赴红旗渠干部学院、浙江大学进行异地培训,并选派14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成都、攀枝花、西昌等地跟班学习。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充满干劲的魏远江对人才培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明确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与定位。”
既有“送出去”,又有“请进来”,会东县长期着力构建双向育才体系,因地制宜培养“土专家”“田秀才”。
在本土人才培育工作中,会东县创新开办移民学院、农民夜校、干部夜校、市民夜校“一院三校”,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创业者、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人才21万余人次,并先后与四川大学等1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成4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达成9项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会东黑山羊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山松农业建立州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推动高川天源农业科技公司建立凉山州松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名院士、博士专家定期到会东开展产业技术指导。
今年47岁的会东县江西街乡农户徐实林半辈子都在从事着传统的种植养殖业生产,长期较低的经济收入让他焦虑且困扰,深思熟虑之后开始着手转型。他说:“2017年开始转向猴头菇种植,县上知道以后,在技术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从我们开始种植,就定期邀请黑龙江、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对我们种植户进行种植、研发的专业技术指导。”
跟着科技专家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并不断将科技理论运用于种植实践,现在,徐实林对猴头菇种植技术如数家珍,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他笑得合不拢嘴:“去年猴头菇毛收入200多万元。”
省草科院专家指导青贮饲料制作
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种子站等组成的鉴定专家组的支持下,会东县和省级科研机构成功合作开发的林下仿野生猴头菇“憨菇凉”牌系列产品,更是于2018年6月25日成功通过中国企业发展协会和中国品牌认定联盟审核,荣选为《中国名优产品》并被列为重点推广产品,实现了化“才”富为财富。
不局限于人才引进,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会东县人才工作见微知著。2017年,会东县出台的《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实行)》,更是长期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通过进修、就读研究生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目前,会东县“育才”体系渐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走出去”“请进来”“提水平”的多元化培育中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知识,为新时代川滇明珠会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王德婧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