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和煦的春风中,会东人即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节日──清明,也是会东人期待的节日。
地处金沙江畔的会东县,清明节祭祀祖先的传统由来已久,民风民俗兼容滇黔文化精华,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每年清明节,会东人除了祭奠、缅怀逝去的亲人和革命先烈,还会组织郊游、聚会,于是就有了万人欢聚“斗清明”的踏春盛况,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与火把节、端午节一起被称为会东民间三大宴。
每年这一天,城市乡村万人空巷,去往各指定活动区域,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一路上,奇美的景致也纷至沓来。杏树、李树、梨树……繁花满枝,落英缤纷,随风轻舞,或粉或白,相映成趣,处处散发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谚语有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无论是一夜白头还是死后变狗,这些都是古人对戴柳习俗的敬畏之情。而在当下,不管谚语是否真实,戴柳已成为每个会东人过清明一种独特的玩乐方式。在随处可见的柳树上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有的编成帽子戴在头上,遮荫挡阳,有的随手插在河畔沟渠、田间地头,来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一畦畦田地绿波荡漾,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河滩堤岸也是会东人“斗清明”的主场地。在穿城而过的鲹鱼河松软的沙滩上,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在追逐、嬉戏;大人们则在暖暖的和风中天南地北地神侃,快乐和幸福洋溢在他们春天一样灿烂的笑脸上。
玩累了,闹够了,人们或三五一堆,或二三十人一群,自然围成一圈,言笑晏晏,边歌边舞。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舞台,到处都是盛会,场面煞是壮观。
今年的会东清明节又有了新玩法,荡秋千、放风筝、蚕花会、龙灯、民歌会、民间舞蹈表演代替了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杀猪宰羊等陈规陋习,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已成为主流。
“推行文明祭祀,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减轻了负担。”转变传统观念,倡导“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清明祭扫氛围,已经成了会东人的共识。
会东清明节春和景明,把群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风貌全然融进了春天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地域文化与民俗特色风景线,谱写着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和谐、团结发展、繁荣共进的民生画卷。
赵海华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
编辑:李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