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奔康 凉山州越西县河东乡援彝干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园

2019-03-19 22:54: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在凉山州越西县河东乡,彝族村民脱贫奔康的士气正高,村村有特色,社社有产业,处处盛开“致富花”。四川省委组织部派驻该乡的九名援彝干部,以当年红军“彝海结盟”之情,融入万余河东干群中出点子、传技术、添措施,同彝族村民齐心讲好春天的故事。

东红村脱贫奔康示范园区抓紧翻耕土地

“把承包地交给合作社,在自己的地里干农活,一天还能领到70元工钱,真好。”越西县河东乡东红村二组彝族村民吉尔伍呷说,共产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

在东红村,德阳市旌阳区三名援彝干部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100亩规范化示范性脱贫奔康产业园。第一书记杨永胜带队,从2月下旬开始,召集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彝族村民,到园区内铲除地埂杂草,用东方红拖拉机翻耕土地。三月初大面积春播时,该村援彝干部杨廷国同彝族村民一道,在园区内开厢、打窝、施肥、播种、喷药、盖膜等。每天30多名东红村村民在园区播种早熟新品种大豆,预计60天内即能进入市场赶上好价钱。有了援彝干部的精心指导,彝族村民们对整个示范园区充满了希望。

东红村示范园区早熟大豆播种结束

如今,河东乡已经在东红、小碉、金光、新普、联新等村建成了规范化、集约化、示范性脱贫奔康产业园区10个,最大的新普村示范性产业园区约300亩。全乡共集中成片流转土地1200亩,引进县内业主4家,建成专业合作社7个,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约2千万元。

人气旺则经济兴,经济兴则乡村兴。在脱贫奔康示范性产业园的带动下,河东乡不断推进越西县与东沿山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他们用长远的目光,紧盯乡村旅游不松劲。目前,河东乡正大手笔规划中高端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并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让沿山经济带环境卫生得到了大的改观。

河东乡党委书记艾尚雄(左)、帮扶干部邬建军(中)在新普村优质桃园基地查看苗木栽植情况

虽然河东乡目前还存在境内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前期建设资金、彝族村民思想观念滞后等制约因素,但实现乡村振兴这里却有五大优势。一是成昆铁路复线贯穿全境,越西站就在新普村;二是距县城仅3公里的区位优势,有省上派来的援彝干部真情帮扶和得天独厚的发展先机;三是东红、小碉、金光村山上植被丰富,多处清澈的山泉水具有独特的开发价值;四是全乡境内土壤肥沃,气候适中,适应常年耕种;五是自然景观多,特别适合徒步观光休闲游。

“我们将与时俱进,优劣互补,切实带领全体河东人民和援彝干部们一道,脚踏实地走出具有河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河东乡党委书记艾尚雄坚定地说。

东红村三组燕子坑自然景点一角

今年,越西县将在38个乡镇建208个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园,这些产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很好的辐射和带动效应,脱贫奔康指日可待。(图片由曾才刚提供)

曾才刚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彭宛聆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