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25-26日,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召开。据悉,此次会议旨在交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总结典型经验做法,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负责人参与了此次会议。
(经验交流会现场)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会议选择在四川成都是有原因的。”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1986年郫县(现郫都区)龙口村就产生了农家乐这一旅游消费形式。四川成都可以说是全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
25日上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河在交流会上介绍了四川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据统计,2017年,四川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3.06亿人次,实现总收入达2283亿元,乡村旅游经营户15余万家,带动800余万户农民受益。全省现有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4621家(五星级81家),乡村民宿1275家、乡村旅游特色经营点819家。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乡村旅游工作已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黄河介绍,下一步,在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四川将紧抓乡村振兴等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全省之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四川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河介绍四川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四川将进一步优化布局,确保四川乡村旅游“有格局”。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引导,加快发展特色各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农业生产过程、产品功能创意,创新旅游发展思路,鼓励发展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村,从点状发展到片状打造,力求有差异、成规模、有特色,拓宽农民致富途径,进一步提升传统特色农区的社会经济效益。
进一步丰富内涵,确保四川乡村旅游“有干货”。加强对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强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依托本地文化遗产、风俗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特色饮食等,加快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化品味。
进一步服务脱贫攻坚,确保四川乡村旅游“有效应”。将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分层次、有计划地对贫困地区村干部开设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重点加大对四大片区贫困户开展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接待服务技能培训,突出实施贫困县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赴省外、境外培训计划,手把手、面对面地帮助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提高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深度挖掘甘孜、阿坝、凉山资源禀赋的优势,支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场所建设和互联网电商平台、线下销售网络发展。
进一步强化品牌培育,确保四川乡村旅游“有质感”。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继续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带项目、旅游景点带人气,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在线上,重点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知名度,加快打造川西北地区高原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精品,引导攀西、川南、川东北等区域围绕阳光康养、红色旅游等培育发展各类乡村旅游品牌和产品,不断激活旅游市场,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
25日下午,会议还安排了与会嘉宾分组前往四川省郫都区战旗村、蒲江县明月村、崇州市竹艺村、大邑县安仁镇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位进行实地调研。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