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最近,成都来了个“南向”大动作!
7月30日下午,南向拓展铁海联运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成都举行。签署仪式上,成都市政府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源:远洋海运网)
根据协议,成都市将与中远海运集团携手,在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铁海联运平台、加快建设落户成都的国别合作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拓展海外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支持成都加快建设泛欧泛亚门户枢纽城市。
随后,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公司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中远海运物流公司、新华大湾区建设投资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知识卡: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由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重组而成,2017年在上海正式成立。新集团拥有总资产6100亿元人民币,员工11.8万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船队成为全球最大的船队。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8635万载重吨/1123艘,排名世界第一。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189万TEU,居世界第四;干散货船队运力3811万载重吨/422艘,油轮船队运力2092万载重吨/155艘,杂货特种船队461万载重吨,均居世界第一。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这份协议是成都带头贯彻落实四川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
从陆地延伸到海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四向拓展 侧重东、南
四个方向,各有侧重,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战略重点,现阶段四川把南向和东向摆在了突出位置。
突出南向,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对接南亚、东南亚这个拥有2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拓展四川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
提升东向,就是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合作,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更好对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环太平洋国家先进生产力。
为何突出南向?
地理距离最近出海大通道
潜力最大新兴国际市场
在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突出南向”成为热词。
7月30日,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六场新闻发布会现场。 杨树摄(视觉四川)
突出南向,首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
突出南向,可以打通四川省地理距离最近的出海大通道。
突出南向,还可以开拓南亚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
南向国家(地区)有着23亿人口的大市场,东盟已成为四川省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但增幅比美国高20%,可以说市场巨大、潜力无限。
向南!成都还有这些大动作~
成都作为“主干”,“四向拓展”起点和“全域开放”支点。
铁路,铁路!四川省把打通大动脉的着力点放在了高速铁路上。根据省委确定重点推进的成自宜和成南达两条350公里时速高铁,都指向了“南向”。
新建成南达高铁,将打通成都经达州至万州至长三角沿江高速铁路大通道。
新建成自宜高铁,将打通成都经宜宾至贵阳连接贵广高铁通往粤港澳大湾区、连接贵南高铁通往北部湾经济区的高速铁路大通道。
同步推进的渝昆高铁建设,将形成成都通往昆明的高铁大通道。
加快推进成昆扩能改造,畅通成都经攀西通往滇中、衔接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的铁路货运大通道。
着重打造蓉桂陆海通道,接下来,除了稳定运行经广西钦州连通东南亚、澳新、中东的铁海联运班列和经广西凭祥至越南河内的跨境铁路班列,适时开通经云南至东盟国家的泛亚班列,依托泛亚西线连接缅甸皎漂港,打造进出印度洋孟加拉湾最近的铁海联运通道,形成东中西三大泛亚铁海联运大通道。
成都主动担当起四川省委赋予的“主干”责任,将抢抓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编辑:李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