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新时代成都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2018-07-31 17:30:56   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期,各地陆续公布经济半年报。成都也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全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好中有新。成都2018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0.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事实上,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只是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一个缩影。半年来,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启动“全面落实年”,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一大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落户,召开对外开放大会全方位重塑对外开放新格局,高标准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三治一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稳步推进产业培育、环境营造、人才新政等重点领域改革……这些进展和成效,最终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

在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新征程上,面临着诸多时代新课题。这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性赶考。“大城崛起”的成都,呼唤城市英雄,去扛起时代使命,去引领城市冲过时代关口,为全市党员干部树立一个学习赶超的标杆。

论英雄,谁是英雄?在这场历史性的赶考中,成都的党员干部该怎样作答,将如何亮卷?对此,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聚力提高党委领导城市工作的能力,向全市干部队伍发出了争当新时代城市英雄的动员令:以产出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以勇争一流的进取心,去挥写成都新时代“三步走”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既是干事创业的动员令,也是检验成效的新标尺。新标尺的亮出,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立足成都现实和未来,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

对于成都自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城市之“变”,城市观察家们已有很多解读。相比于成都的城市格局之变、形态之变、产业之变,外界对于成都干部的作风之变、士气之变还鲜有专题观察,但这一条,却恰恰是成都因应“城市之变”的关键要素。

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全市干部谋事创业的视野更宽了、担当有为的劲头更足了、崇严尚实的自觉更强了,全面形成了对标赶超、奋勇争先的发展氛围。新时代,新一轮区域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各大城市比拼创新生态、比拼发展质量、比拼城市能级,其实最后很大程度都落脚在干部的担当、干部的作为、干部的创造。

论英雄,不是听其“喊”了什么,而是要看其切实干了什么。因而,以产出论英雄,实际上核心内涵就是一个字:干。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实干”的重要性。成都是有名的“休闲之都”,要实现以“实干”换“梦想”,更需要拿出“超常态”的作风,坚决克服懒、散、软,坚决摒弃把“巴适安逸”的休闲文化当成从政标准的习惯思维。

今年春节过后第二个工作日,成都就召开了全市的“全面落实年”动员大会,把实干镌刻在蓉城大地,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尤其是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推出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两个“决定”以及三个配套“攻坚计划”。令人瞩目的是,成都的攻坚节点安排,不是十年、五年,而是两年。密集的攻坚目标,紧凑的时间安排,都要求党员干部以实干赢未来,以产出论英雄。

论英雄,不仅要看其干了什么,还要看其干成了什么。因而,以效益论英雄,关键在一个“实效”。

要想干成事,就要有成事的能力。当前,成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都是开创性的事业。尤其是成都2017年管理人口已超过2000万,社情民情的复杂性、城市文化的多元性、风险挑战的多样性,对城市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尚未彻底打破,在学懂新思想、掌握新方法上还有差距,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还缺乏清醒认识,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民生难题还缺乏有效“一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还缺乏新办法。因而,成都把学习提能作为抓落实、出效益的第一任务、首要责任。

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给全市干部队伍布置了多项“提能升级”的“必做题”: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表看齐,尤其是要把总书记对成都工作新要求“参悟透、领会好,多调研、摸实情,盯住抓、抓到底”;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趋势研判、规律运用、资源配置等能力,学习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组织城市工作;要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幸福感;要加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弘扬正能量,创造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必做题”的指向鲜明: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

论英雄,不仅要看其是否干成了事,还要看其成事是否可持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以环境论英雄,事实上体现了一种大历史观。

实践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有时候,一时的数字不能说明一切。因而,成都提出,要摒弃GDP执念。以环境论英雄,不仅看一时,更要看长远,不仅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锦上添花”当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让每一项工作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拷问,就一定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深谋远虑。

成都当前正从经济的高质量、生活的高品质,到治理的高效能全面着力,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任务还相当艰巨,需要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和质量。如何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成都正在全国率先建设公园城市,是否全面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是否成功的核心标准。显然,“环境观”背后正是“发展观”,既规范干部的工作价值取向,也是市民获得感的可靠保障;既是干部的考核标准,也是城市的发展导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大城崛起”的时代大势呼唤城市英雄,需要成都的干部队伍积极主动作为,拿真招、出实招,塑造勇争一流的进取心,以奋斗者的精神区位书写新时代新天府的精彩答卷。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