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异地远程评标、远程电子监控是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最关键的环节。7月26日,作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异地远程评标、远程电子监控全覆盖的省份,四川召开了全省异地远程评标工作推进会,并发布了异地远程评标技术标准和工作规程。
为何要开展异地远程评标?
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杨娟介绍,我省自2012年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来,通过推行“流程化管理”、电子化交易、标准化服务等方式,有效强化了交易现场管理。但是在传统招标投标条件下,却出现了围标串标成本低,挂靠投标取证难,专家操控查处难的尴尬局面。
她表示,实施全流程电子化,我们就能够通过网上统一发布公告、网上下载招标采购文件、网上缴纳投标保证金、异地远程投标、异地远程开标、异地远程评标、异地远程电子监控,以及运用计算机识别技术、统一CA认证、电子签章,使相关信息能够精准“公开”和“屏蔽”,有效遏制围标串标和挂靠投标;通过抽取全省范围的异地专家,有效解决专家资源分布不均,有效遏止通过“QQ群、朋友圈”等新老技术和手段“勾兑专家”和“专家勾兑”的行为,有效遏止专家操控;充分运用通用的电子评标软件系统,对专家评审全流程、无死角监督,以及留痕累积管理技术,通过技术手段监督专家行为,实现评标专家权力、责任、利益的高度统一。
目前进展如何?
据介绍,近年来,在省公管办、省发改委、财政厅、省中心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达州、甘孜、遂宁、宜宾、德阳等地的积极探索下,我省异地远程评标试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前期相关试点工作,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管理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并荣获2018年度中国信息化智慧政务最佳实践奖。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葛晓鹏在推进会上表示,现在则应该引导大部队继续前进。
下一步如何在全省推广覆盖?
具体应该怎么做?葛晓鹏提出了两个目标。他说,当前要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为重点,以标书电子化、评委异地化、监察实时化和管理网络化为主要工作内容,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异地远程评标,力争今年底全省60%的市(州)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到明年7月底21市(州)实现全覆盖,实施项目数达到一定比例。长远来讲,要推进异地远程评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体系,推动异地远程评标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覆盖,实现异地远程评标常态化。
他表示,下一步,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抓好制度建设,加强技术保障。并对下半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说,一是要狠抓“应进必进”。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国有产权项目进场交易,探索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新型公共资源项目进场路径。要及时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并启动专项督查。二是要狠抓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继续深化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项目交易信息全面整合;推动全省电子数字证书交叉互认和市场主体信息注册共享;继续强化数据报送工作,力争今年在国务院考核中取得更好名次。三是要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制定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管理和服务细则、信息主动公开、现场管理服务等制度规范,完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的交易规则和服务标准。要高标准完成国家“两化试点”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把我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