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决定》 来看这幅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蓝图!

2018-07-13 15:50:3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13日,记者在成都市委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市委发布《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简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决定》)。将进一步加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建设公园城市专业智库,并成立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强化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建立公园建设管理标准体系,避免千园一面。同时,实施鹿溪智谷、交子公园、天府锦城三大示范引领性工程,让市民更早感受到公园城市的魅力。

成都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在发布会上介绍,《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决定》围绕人、城、境、业四个要素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路径。

围绕建好“城”

构建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

成都将大力涵养自然生态格局,以全域生态资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本底,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推动市域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加速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强化龙门山生态涵养保护,统筹布局世界遗产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等多种类型公园,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为骨架,串联五级绿化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营造蜀风雅韵的城市风貌,强化城市天际线规划与管理,构建“三轴、四心、多片”整体景观格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打造光彩靓丽城市夜景体系。

围绕美化“境”

构建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绿态

成都将推进全域增绿,依托“两山”区域,建设世界品质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富集区,展现林秀俊美的山地风光。推进增花添彩,优化植物色彩布局,实施花园式特色街区、园林景观大道、市花市树增量提质等增花添彩工程,呈现花重锦官的锦绣盛景。打造精品林盘聚落体系,重塑川西田园景观,凸现茂林修竹的林盘景致。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水生态系统,构建河流湖泊湿地系统,打造宜居水岸,重现水润天府的河湖景色,让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

围绕提升“业”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

成都将强化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以新经济为引领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导入绿色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清洁高效的绿色资源体系,加强污水再生回收利用,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创新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把乡村作为体现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基底和最大载体,构建乡村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增值的体制机制,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环境革命”,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趋势,与“三城三都”建设相结合,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

围绕服务“人”

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成都将构建传承创新、古今一体、别样精彩的城市文态,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延续城市文脉,统筹历史文物保护和城市更新,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构建“一环两轴四线六片”历史文化空间展示体系,留住反映和留存城市风貌与文化特色的“乡愁”。大力发展天府文化,以城市公园体系和开敞空间为城市文化载体,构建城市文化标识体系,增强城市人文关怀,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社会包容。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从“在社区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社区”,营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社区,打造生态优质的公共服务空间,建设绿色智慧城市,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鼓励号召全民参与,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