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流区第二行政办公区的两面围墙受到过往市民的追捧。原来,老旧的墙面悄然换上新装,尤其是墙面上的文庙亭、肥肠粉馆、麻饼铺子等双流元素勾起行人的回忆,不禁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历史版”淳化街上墙 勾起市民尘封记忆
6月8日下午,记者在第二行政办公区看到,一幅长达十多米的画卷在两面老旧的围墙上铺开,从左自右,淳化街牌坊、老味道肥肠粉馆、文庙亭、麻饼铺子、居民小院等元素将旧时淳化街的商业、生活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围墙上一簇三角梅开得正艳,从墙内延伸到墙外,刚好散落在画作上文庙亭的瓦檐上,景与画相融,显得格外生动。
据了解,文庙亭多年前已毁,现在只有文庙碑存在于文化馆职工宿舍内,为清代乾隆四年(1739)修建双流县文庙时所刻,文庙由时任知县冯丹香倡建,1984年文庙改建为县文化馆大楼。文庙碑对研究清代文庙的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淳化街处于老城区的中心位置,但随着城市的变迁,现在的淳化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升街道丛桂社区负责人邱波说,在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中,社区想通过这种墙绘的方式,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把双流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留住附近居民的乡愁。由于文献资料较少,社区工作人员走访了社区老人,听他们口述后,画出了现在墙上的商业、生活场景。
据悉,这两面文化墙从2017年9月立项讨论,2018年4月收集整理完资料上报街办,2018年5月初开始动工,历时20多天制作完成。
老旧墙体变身文艺范儿 美观养眼居民爱
“在改造前,这两面墙上全是涂鸦、牛皮癣,严重影响市容市貌。”邱波说。在整治中,社区挖掘了淳化街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将双流特色元素融入其中。如今的文化墙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让居民了解了双流历史文化。现在,这两面文化墙已经成了附近居民争相拍照的网红地。
提起文化墙,附近的居民们也纷纷表示,比起单纯的增花增绿,这种方式更能把双流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来,让老城区焕发出了新活力。
其实,早在2016年6月份,该社区就在洗甲巷打造了“城市森林”主题文化墙。整个画面绿意盎然,夏天走在巷子里仿佛置身丛林,感觉十分清新。邱波表示,接下来,社区还会继续征集居民意见,争取打造出更多的展现双流城市、人文特色的文化墙。
文化墙“百花齐放” 引领文明新风尚
像“历史版”淳化街图一样,我区在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及老旧院落改造中,充分挖掘历史和人文文化,按照不同小巷的特点,打造出了很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风俗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墙,这些文化墙绘既美化了破旧墙体,又让文明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播,成为一道道传递正能量的靓丽风景线。
在东升街道白鹤社区平安佳苑的围墙上,以青砖白墙作为背景色进行了文化墙的装扮,将公益广告、家风家训作为展示内容。
在东升街道棠湖社区老干局巷道,墙面上一幅幅展示双流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面貌的照片将过去和未来链接,让文明薪火相传。
在东升街道花月街社区杏林佳苑小区内,粉刷一新的墙面上展示着健康文化、道德讲堂等内容。
小街小巷是城市之窗,于细微之处展示城市形象,编织民生万象。看了这么多文化墙,您喜欢哪种风格呢?
点击下面的标题告诉我们吧……
速来打卡!双流惊现一条网红小巷,分分钟穿越回“古代”(掌上双流新闻客户端 采编 黄诗婷 刘婷 校对 岳铃 审核 刘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