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8日,在“成都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精神媒体通气会”上,成都市首批15项“硬骨头”攻坚改革任务清单发布。“硬骨头”有哪些?“硬”在哪儿?怎么“啃”?
成都自贸试验区首批“硬骨头”改革任务清单
一、战略通道建设与贸易便利化(4项)
(一)深化国际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
探索建立具备物权性质的多式联运提单市场化推广机制,大幅提升提单签发量,拓宽跟单信用证适用范围,推进内陆地区国际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建设。
(二)拓展国际班列“集拼集运”
在巩固与乌鲁木齐合作基础上,扩大“集拼集运”班列境内外合作城市(站点)。优化适应内外贸箱混编的海关合作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率,促进国际班列“集拼集运”提质增效、稳定开行。
(三)国际班列通关便利化合作
研究国际班列沿线国家在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规定、操作流程和存在的问题,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通关过检、认证认可、标准计量、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合作。争取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部委搭建与相关国家沟通对话平台,率先探路建立合作机制,保障国际通道高效畅通。
(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升级叠加增值服务
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电子口岸,实现企业自主报关、报检、报税等无纸化贸易服务功能。向供应链服务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叠加个性化市场服务功能,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效率。
二、服务贸易创新(3项)
(一)创建双流航空保税维修基地
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航空发动机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境内外维修业务试点,争取国家部委授牌授权,对基地入驻维修项目不再逐项审批。
(二)开展出口产品低碳认证试点
制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推动10家以上企业取得出口产品低碳认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低碳技术研发、认证和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出口产品低碳认证标准和服务体系。
(三)探索国际社区建设新模式
推动国际社区建设指南或标准形成,促进外籍人士规范有序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国际社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率先建成1-2个高品质示范性国际社区。
三、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要素(1项)
实施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
依托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联盟,推动境内服务机构和离岸创新基地协同合作,促进全球科技园区技术、产业、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聚合发展。力争推动“成都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心”“成都硅谷科技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
四、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6项)
(一)探索设立法定机构
推动设立1-2家法定机构并实际运行,依法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将部分行政执行职能专门化、社会化。
(二)产业功能区“多规合一”试点
搭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信息数据平台,整合建设、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专项空间管控数据库,实现各类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一张图,促进“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一体化,提升产业功能区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三)产业功能区“多评合一”试点
对工程建设领域涉审评估、评定、评价、评审等中介服务进行全面梳理,产业功能区企业投资项目立项阶段“多评合一”改革。
(四)建成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
依托成都市电子政务云等数据源,搭建以监管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跨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惩戒为核心的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统筹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资源,建立健全跨部门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构架“1+3+N”监管体系,形成覆盖全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合监管应用体系。集信用监管、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社会共治、智慧决策分析等十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对各类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的智慧监管、精准监管,创新社会共治体系,构建“四位一体”社会共治新格局。
(五)企业简易注销登记
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探索税务清税注销便利化,制定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工作指南,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相应功能。
(六)商业保理监管体系建设
出台商业保理监管办法,建立商业保理监管平台,完善商业保理企业的风险监测识别体系,实现自贸试验区商业保理企业合规性监管智能化全覆盖。
五、探索研究内陆自由贸易港(1项)
统筹考量国家总体战略、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地理单元相对独立,以及国际货物、资本、人员、信息自由流动下有效监管需要等要素,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开展区域功能规划和制度框架研究。
成都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硬骨头”改革攻坚行动计划
6月2日,成都市召开对外开放大会,提出“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的战略目标,并明确要求“破除开放平台制约,使成都由拼船出海变为驾船出海”。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面推动《总体方案》各项改革任务,探索形成166个创新案例,12个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中欧班列(成都)集拼集运新模式”等8个案例经省政府审定上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内新增企业2.9万户、新增注册资本3976.2亿元,90%集中在高端服务业领域,成都自贸试验区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集聚地。
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对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多历史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成都自贸试验区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硬骨头”改革攻坚行动计划,推动成都改革开放再出发,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怎么做?
据介绍,一是以重点突破实现引领带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推进,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要举全市之力合力攻坚,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改革开放全面破局。选择涉及跨部门跨领域、系统性集成性强的重大改革试验作为“硬骨头”改革任务,希望能重点探索形成对外战略通道建设、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建设、营商环境优化、集聚激活全球创新创业要素等新路径。
二是动态增补持续攻坚。“硬骨头”改革攻坚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结合成都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实际,分期分批攻坚实施。此次实施的是首批15项“硬骨头”攻坚改革任务,后续批次“硬骨头”改革试验任务将动态增补持续开展。
三是以成果考评、过程督导倒逼责任落实。在保障措施上明确实行过程督查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硬骨头”改革攻坚行动计划顺利推进实施,让境内外企业和人才有更多参与度和获得感。
聚焦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首批“硬骨头”改革攻坚行动计划确定了深化国际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拓展国际班列“集拼集运”、 国际班列通关便利化合作等3项改革任务,重点从推动国际班列对外互联互通便利化角度实施。
聚焦扩大双向开放谋划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建设,确定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升级叠加增值服务、双流航空保税维修基地、出口产品低碳认证标准和服务体系等3项改革试验任务,重点从深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体系角度推进实施。
聚焦集聚激活全球创新要素,确定了实施开展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力争在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要素方面打造全国领先的“成都样板”。
聚焦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确定了探索设立法定机构、自贸试验区内产业功能区“多规合一”试点、自贸试验区内产业功能区“多评合一”试点、建成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商业保理监管体系建设、探索国际社区建设新模式等7项改革试验任务,力争建立接轨国际规范和灵活高效的开放管理体制,努力在打造中西部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上实现新突破。
聚焦全面提升成都在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确定了探索研究内陆自由贸易港,充分学习借鉴香港、迪拜、新加坡等国际先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开展区域功能规划和制度框架研究,为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港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据介绍,成都自贸试验区将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进一步强化改革系统性、集成性、协同性,按照“6月底前形成可操作、能量化、易考核的推进实施方案”思路加快推进各项“硬骨头”改革攻坚任务,定期对外公布试验动态,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民主监督,共同谱写引领立体全面开放新篇章。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