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为落实“铁腕治霾”工作,配合完成大气治理“650工程”,科技局牵头大力实施“1312”科技治霾行动计划,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总体目标,从“源头治理、监测管控、空域干预”三个方面,组织实施研发与引进12项技术产品,打造科技治霾创新生态链,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天府广场的“超细清水雾系统”(图据东方IC)
重视源头治理
“多尺度喷淋除霾技术”即将试用于政府项目
“多尺度喷淋除霾技术”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前期研发,外场试验表明:在喷淋系统开启后短时间内PM2.5浓度可以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效果明显,技术先进。
为了推动该项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成都市科技局多次组织九洲集团、成都城投集团、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成都天府水城投资公司、四川坤森微纳科技公司、成都航天中兴机械公司等单位与之对接和落实成果转化与本土落地事宜。
近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确定与九洲集团、成都航天中兴机械公司等2家单位合作,由政府引导,提供初期应用市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出技术,委托2家企业联合开发,力争在6月底出样机,10月前出批量产品。届时,该产品将由市城投集团、轨道交通集团等国资委管理的平台企业提供政府应用场景,负责筛选3个项目试验点,配合气动中心的项目进度安排,制定项目应用方案。
打造示范样板
天府广场周边将安装55套“超细清水雾系统”
去年12月,一款名为“超细清水雾系统”治霾系统在天府广场应用落地。由于设备中喷出的是超细水雾,即使行人进入水雾区,衣物也不会被雾气打湿。这意味着,超细清水雾系统装置在除霾降尘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市民的出行和安全。
数据显示,这套超细清水雾系统启动后,在空气污染的天气中,pPM10下降39.1%,PM2.5下降15%。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今年,这套系统将继续在天府广场周边应用,计划安装55套,形成示范样板。同时,在各区(市)县开展“超细清水雾系统”应用推广。
加强监测管控
进行控制质量网格化监控管理
在空气质量监控方面,市科技局组织开展NARS系统、空气微站网格管理等先进技术的溯源和监测。目前,已完成NARS系统架构建设和三个子系统功能研发。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子系统已连续进行了128期空气质量预报。
另外,还开展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在雾霾治理中运用,构建全市科技治霾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对全市29家重点排放企业和1358个建设工地实时监测,同时,在各区(市)县设置247标准子站和微站进行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控管理,以达到进行源头监测管控目的。
记者了解到,近期,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还专题调研各区(市)县科技治霾应用推广需求,邀请专家研讨现有成熟可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研究制定了《2018年成都市科技治霾工作方案》。并积极筹备6月14日在成都召开“2018成都科技治霾国际峰会”。(记者 郭莹)
编辑:白玉菡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