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由两江环抱的“锦江时代”转入一山连两翼的“龙泉山时代”,成都城市格局迎来千年之变。“东进”“中优”发展战略让龙泉山的重要地位和龙泉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新发展,新机遇。龙泉驿如何抓住“东进”“中优”的战略机遇迈开步子加快发展呢?该区广大党员干部给出了答案──“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大家纷纷认为,只有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刻把握重大项目的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才能切实在成都“东进”的宏伟实践中,让蓝图变为现实。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招大引强增强发展后劲
“可能只有做过招商工作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收获之后的那份乐趣吧。”90后的芒烈是龙泉驿区商务与投资促进局的工作人员,对于招商中的苦于乐,他深有感触。刚刚过去的广交会,他和同事们一起组成的龙泉驿招商“小军团”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周末加班几乎成了常态。为了让参会的客商更好地了解龙泉驿,他们的策划方案、宣传资料是讨论了又讨论、改了又改,最终,融入了汽车、客家、桃花、古驿等要素的宣传资料成功的吸引了与会者,有客商甚至当场就“拍板”要来成都投资。
近年来,我区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提升主动“发牌”、借势招引能力,成功吸引了众多企业进驻龙泉驿。今年3月集中开工的32个重大项目,包括投资160亿元的中韩LNG发动机研发及制造基地、投资60亿元的中植一客新能源扩能项目、投资20亿元的屹丰汽车产业园等,这样一批产业发展前景好,具有战略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868亿元,突出了我区招大引强的有力实践。
下一步我区如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如何招大引强争抢发展后劲?成都经开区汽车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把握全球汽车产业新趋势和知名整车企业新动态,精准对接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企央企、民营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针对龙头型、基地型、引领型、带动型项目,创新生态圈招商模式,健全常态化招商机制,提高专业化招商能力。在招商思路上,将从要素招商、资源招商逐步转变为集群招商、园区招商;在方式方法上,将大力实施专班招商、驻外招商、委托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拓展招商网络渠道。打破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加强招商引资队伍“三专”能力(专业思维、专门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专业化、精细化、目标责任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助力区域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
构建人才生态圈 全力以赴招才引智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产业强。目前,我区发展处于“转型升级、增速提质”的攻坚期,经济发展方式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由工业逻辑转向人本逻辑,要实现这些转变既需要非常之策、非常之举,更需要非常之人、非常之才。
我区作为成都市“东进”战略的主战场,拥有探索人才与产业高度融合的良好土壤,也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进驻。
宣奇武,四川阿尔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三批国家“千人计划”、“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第一批“北京海聚工程”、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蓉漂人才计划”专家,于2016年来到龙泉驿创办四川阿尔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我们一遇到难题,区领导,包括区人才办、区人社局等部门负责人立马就帮我们协调解决,让大家安心在这里工作。”宣奇武笑着告诉记者,“我想要的,这里都有、都能满足,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我到这里来开拓我的事业呢?”
成都柏睿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创立刚满三年的小公司,但在成都经开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里也算小有名气。公司主要研究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截至2017年底产值已经超过1000万元。公司总经理张坤是一名“龙漂”。“正是因为创业园提供的各种政策帮助、平台支持,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才能生存至今。”张坤说,借助现在各种政策的东风,他相信未来公司产值将会大幅增长。
如今,建好人才“生态圈”,让“龙漂”人才安居乐业、扎根发展已成为全区共识。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将积极深化体制改革,全力以赴构建人才“生态圈”;扎实抓好重点工作,以点带面实现“新突破”;切实加强统筹协调,齐心协力汇聚“正能量”。同时,将积极运用市场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及各类市场主体的灵活优势,有效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要素,推动人才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编辑:白玉菡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