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籍新闻工作者、作家汇聚家乡开展采风活动

2018-03-26 14:36:2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最美不过家乡景,最亲不过故乡情。3月23日-25日,来自五湖四海的苍溪籍新闻工作者、作家齐聚美丽家乡苍溪,开展大型采风活动。在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中,60余名媒体工作者和作家们相继走进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庭院、老鸱山药博园、寻乐书岩等地进行采访采风活动。对家乡在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大家纷纷点赞,并表示要用自己的笔书写好苍溪,宣传好苍溪。

苍溪籍记者、作家共话家乡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川省苍溪县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在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苍溪县柳池现代农业园区红心猕猴桃产业园  刘徽摄

全域园区促产业兴旺。苍溪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西南地区最大药材苗木基地等优势,明确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个百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夯实产业强县基础;苍溪从“五小”庭园经济起步、“三规四改”“一园三子”规模成型、“六个一+三配套”生态家园突破提升,到如今已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7个、千亩以上园区66个、户办庭园3.8万个,走出一条“大园区带小庭园”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创新推行“六个一”返乡创业工作机制,累计回引在外成功人士6000余人、资金410余亿元,流转土地23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40余个,实现产值7.1亿元,吸纳就业1.64万人,有效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园一角  刘徽摄.jpg

三园共建促生态宜居。苍溪县围绕“园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村中、村在园中”的思路,打造集增收富民、休闲观光、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建成物丰美、家秀美、人乐美、村和美“四美”幸福美丽新农村;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相结合,持续推动“六个一+三配套”建设,打造“前庭后院、栽果种菜、鸡犬相闻、鸟语花香”的绿色生态庭园;坚持“生态农居就是农耕文化景观、幸福美丽新村就是主题文化公园”的理念,将新村建设与乡土文化相融、科学管理与公共服务配套,在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同时,保留住农村特色、田园风光、农家情趣。

典型引领促乡风文明。利用“百姓大讲堂”、“农民夜校”等载体,学习历代乡贤名人的家风家训,在中小学开展“说家风,话家规”活动,形成小手拉大手、家家弘扬家庭文明新风的良好风气;通过评选“五好家庭户”“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好儿媳”“好公婆”,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充分挖掘唤马剪纸、民间灯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黄猫垭战斗遗址、寻乐书岩等文物教化功能,引导群众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和传统文化美德。

基层创新促治理有效。在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党委,在农民专合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党支部,在村民聚居点、家庭农场、庭院集中区建立庭院党小组,构建形成“村党组织+产业党支部+庭院党小组”的高效组织体系;建立生态庭院文化促进协会,聘请村民担任乡风民俗引导员、庭园经济发展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清洁卫生监督员、乡村规划管理员、乡土文化辅导员,加强乡村自主管理和协调;率先在三会村建立“数字三会”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当地人口流动、气候变化、土壤质量等数据,开展精准化分析,为基层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苍溪产业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刘徽摄

六化行动促生活富裕。打造家庭小果园、小药园、小养殖园等,通过技术服务、股份合作、合同订单、保底收购等,与龙头企业、专合社抱团求富,推动房前屋后庭园化。大力实施危旧房、土坯房改造,开展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电行动,硬化通村通组、入户路和农户院坝,推动村落民居整洁化。各村均建设1个面积在50亩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特色化。建设党群公共服务中心,规范技能培训、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职能,配齐卫生室、文化室,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化。深化“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和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三调联动”,着力“三案攻坚”,切实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开展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问题专项治理,整治不孝敬不赡养老人等行为,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推动新风培育常态化。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