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务新媒体广元行 川叔带你畅游剑门关

2017-12-02 11:36:33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1日,由四川发布和广元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国政务新媒体广元行活动来到广元剑门关和翠云廊景区,通过亲身体验,直播、图文报道等形式,向世界推介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 、“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剑门蜀道沿线三国文化深厚,庞统、蒋琬、姜维、邓艾、马超、鲍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剑门蜀道沿线古迹众多,三星堆遗址、德阳文庙、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庙、皇泽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剑门蜀道沿线美景密布,富乐山四季花似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峡“飞梁架绝岭”。因1000年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得以名扬天下。

剑门古蜀道,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向北至朝天区朝天镇朝天峡(又名明月峡),南至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全程二百余公里。始于西周,使用至清末,延至民国二十五年(1935年),民间尚使用至今。蜀道,它是古代陕西长安通往四川成都的陆上交通要道。古称陕西为秦,四川为蜀,历史文献将此道称为“秦蜀古道”,简称“蜀道”。剑门古蜀道,是蜀道之南剑门关一带的古道,因穿越天险剑门,故名“剑门古蜀道”。

古代川北三条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剑门蜀道也就是《剑门古道》在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故名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剑阁也因此得名。剑门关峭壁如城墙,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从凤州到剑州的110里路段,原有桥阁90000余间,都是在悬崖绝壁上架成,而今已荡然无存了。只是前些年在古剑门关的遗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关,成为它身后千年古道的一个崭新标志。

剑门关下,就是诗仙李白慨叹:“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剑门蜀道。这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沧桑古道,曾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而处于剑门蜀道中心,位于四川广元的这剑门关,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凡有志于蜀中称王者,必先攻下这个天险。“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从三国孔明建关设尉起,剑门关就是一个异常雄险的古战场。横亘在蜀道上的剑门关,是一座座绵延百里的砾岩山峰,所谓“剑门无寸土”就是指剑门那寸草不长的特大砾岩,从正面看,这石壁恰似铜墙铁壁的天然城郭,把自秦岭而来的千里群山横阻于此,也阻断了自中原而来的步履;从侧面看,则如排天巨浪,汹涌澎湃;从背面看,像一群飞驰的骏马,让一切来犯者望而生畏。

剑门关鸟道

翠云廊,是剑门古蜀道的主要路段,古蜀道是连接四川和中原的一条主要驿道,绵延千里,秦朝称驰道,元朝称驿道,它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在这3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几人合围才抱得住的古柏修长挺拔,遮天蔽日。

如今,古柏比较集中的翠云廊已经建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景区内,密集的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翠碧连云。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名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历史典故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

另外,记者从剑阁县了解到,为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剑阁县出台了一系列景区优惠措施,鼓励和欢迎来自天南海北、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者。

优惠政策:

1、高铁开通首发三天凭到达广元境内(广元站、青川站、朝天站、剑门关站)的高铁车票和本人身份证可免剑门关景区门票。

2、三天之后的一个月内凭到达广元境内(广元站、青川站、朝天站、剑门关站)的高铁车票可享受剑门关景区门票五折优惠。

四川发布记者 余东 敬铭安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