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4日从市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市借力借势中央环保督察,乘势推出22项制度措施,把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有机结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环境监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项方案
引领生态文明新格局
我市着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制度体系,制定下发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攀枝花实施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等五项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方案。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改革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建设水平和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五个规划
勾画绿色发展新蓝图
针对“结构性、叠加性、压缩性、复合性”环境问题特征和“环境容量极限饱和,环境质量临界达标,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环境形势,我市印发《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与治理建设规划》《湿地保护与利用建设规划》等五个规划,勾画出绿色发展新蓝图,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以生态空间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生态环境治理,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严格生态环境准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六大行动
打赢问题整改攻坚战
剑指环境问题,我市推出《环境保护督察方案》《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攀枝花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网格化环境监管方案》《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行动方案》《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等六项行动措施,加强环境问题日常巡查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做到环境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防止环境问题反弹,实现整改和监管的无缝、无死角、全覆盖。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激发群众监督参与积极性,促进环境监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坚决打好打赢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攻坚战。
截至9月3日,央视“12·2”曝光环境问题16个、省级环保督察环境问题237个、饮用水水源保护环境问题31个、自查自纠环保问题1123个、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群众信访举报环境问题91件,分别完成14个、199个、27个、1102个、52件。
六项措施
构建环保监管新机制
我市推出《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方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良好水体保持方案》《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方案》《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工作通知》等六项措施,把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机结合,着力健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齐抓共管机制,构建“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监管体系,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有效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和监管执法,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