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12个关键词带你读懂四川妇女儿童工作5年成绩单

2017-08-01 14:41:4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妇女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儿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强盛与兴旺。7月28日在蓉举行的第九次四川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五年来全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成绩和经验。

那么,过去的五年,四川妇女儿童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全国两纲中期评估督导组:四川省两纲推动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2016年,全国两纲中期评估督导组赴四川进行了中期督导检查,督导组用“六个注重”高度评价了我省妇女儿童工作:

一是注重在依法治省战略实施中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二是注重在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社会治理中满足妇女儿童的新期待新诉求。

三是注重在创新发展、深化改革进程中提升妇女儿童发展水平。

四是注重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为妇女儿童营造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

五是注重在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中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的人文环境。

六是注重在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督导组认为我省两纲推动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家庭建设

探索出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四川家庭工作新模式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注重”要求,把家风、家教和儿童工作深度融合于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中,探索出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四川家庭工作新模式。

--创新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网信办、省妇联联合在5万多个“妇女之家”和各行业各单位开展家庭故事会、评议会、家庭才艺展示会等30多万场次,吸引1300多万家庭参与,1000多万网民关注、投票。

--开发“幸福使者”项目

建立“妇联+幸福使者+家庭”的工作服务模式,培训“幸福使者”母亲课堂、家庭教育、婚姻家庭辅导员等骨干16000余名,开展好家风好家规好家教公益讲座1万余场。

--建立“微课堂群”矩阵

逐步建立“省级总群--市级分群--县级及以下支群”的“家风家教”公益微课堂群70多个,网友已覆盖到省内外3万余家长,累计听课达25万余人次。

--创建“儿童公益学院”

倡导“孩子帮助孩子、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公益理念,设立19所“儿童公益学院教育实践基地”,协同全省商、学、政、民、媒领域的216家合作伙伴,开展了“儿童公益街”等儿童公益实践活动324场。

--大力探索家庭养老、儿童早教社会服务模式

省妇联牵头制定《四川省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四川省家政服务质量规范》《四川省早期教育行业规范》等3个与妇女儿童相关的行业标准,成立了四川省早期教育行业协会和家政联盟,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做准备。

关键词:巾帼脱贫

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开展社会扶贫  全国首创“三八红旗手关爱公益基金”

助力脱贫攻坚,四川省妇联联合省扶贫移民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工作的意见》,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大力发展“妇女手工产业、妇女种养业、巾帼家政服务业”,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推进发放财政贴息妇女小额贷款累计170.5亿元,其中,1.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获得扶贫小额贷款金额累计4.2亿元。

发挥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四川省女性社会服务中心、“四川爱心扶贫网”、扶贫基金会、四川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平台作用,开展社会扶贫,全国首创“三八红旗手关爱公益基金”,为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关键词:妇女创新创业

有力解决农村留守问题!打造了妇女创业发展“四川模式”

提升妇女创业技能。5年来,全省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培训女性劳动者约110万名,组织妇女电子商务培训班5000多场次,约占同期参加职业培训劳动者总数的47%,全省技能人才中女性比例达到37.4%。

大力实施女性创业扶持行动。通过举办巾帼创新创业成果展、创女风采大赛、女性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打造“巾帼云创”等女性创新创业品牌和双创孵化园品牌,营造良好的女性双创氛围。现已建设省级女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4个,培育创业导师887人,建设女性创客空间、创客服务平台54个,创业实践基地206个。

大力发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省发改委支持省妇联项目经费4200万建成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孵化园和25个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建成全国现代农业巾帼科技示范基地63个,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88个,妇女行业性合作组织(协会、促进会、互助会)等105个,巾帼合作社6683个,居家灵活就业帮扶站点10573个,打造了妇女创业发展“四川模式”,有力解决农村留守问题。国家人社部和全国妇联2014年在四川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四川模式。

探索出多项全国性创新之举、率先之举!

保护女童的“雅安模式”和儿童之家建设模式被点赞

梳理五年来的四川妇女儿童工作,不难发现,四川探索出多项全国性创新之举、率先之举。

关键词1:性别平等

较早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审查机制,率先出台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工作意见和工作规程,从依法治省层面推动男女平等国策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2:家庭发展公共政策

是全国率先制定家政服务、居家养老、儿童早教等行业标准,较早探索完善家庭发展公共政策的省份。

关键词3:儿童保护

注重激发工青妇社会团体和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活力,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儿童之家建设等项目深入实施,形成了保护女童的“雅安模式”和“点位试点+区域试点+顶层设计”的儿童之家建设模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关键词4:残疾人“量体裁衣”式服务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残疾人量身定做个性化帮扶方案和发展方案的“量体裁衣”式服务管理模式,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被国际社会推崇。

关键词5:妇幼健康保障

自主投入开发四川省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在全国较早实现了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住院分娩登记造册的全省网络化和个案管理。

关键词6:妇女儿童教育发展

立足区域大省、民族大省实际,实施“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战略,实行职业教育“9+3”免费计划,甘阿凉民族地区、秦巴革命老区免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政府购买服务送教上门扩大残疾儿童受教育覆盖面等做法,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据统计,实施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计划,总计6万余名藏区、彝区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

关键词7: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

法律“七进”、家暴报警点和反家暴“五心”联动机制、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第三方调研和评估两纲等工作,形成四川模式,得到全国普遍关注和推广。

省妇联建立了覆盖全省妇女儿童的“维权地图”,同时建立妇女儿童舆情监控机制,及时处理妇女儿童重大侵权案件,发布“四川省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为各级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妇联干部办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8: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模式

在全国率先启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模式,21个市(州)全部建成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构建了全国战线最长、网点最多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实现了零距离服务妇女儿童,保障了困难妇女儿童群体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关键词9: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

全省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实现了全覆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