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录取中,国家有三项"专项计划”,分为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校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
记者从省高考录取场获悉,今年我省的专项计划录取已经结束。今年,国家专项计划在川招生院校181所,实际录取4310人,较去年增加403人,增幅为10.31%。地方专项计划在川招生院校 12所,实际录取1350人,较去年增加150人,增幅为12.50%。高校专项计划共 84 所院校在川招生694人,较去年增加130人,增幅为 23.05 %。
在四川,以往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的考生多数集中于教育资源相对发达地区的省一级示范性中学。自专项计划实施以来,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的68个县(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艰苦边远地区的119个县(市、区)的考生考入重点大学机会增加了。
为让帮扶落到实处,四川对国家专项和地方专项计划仍然采用“配额制”办法,将文、理科配额计划分配到相关市州,配额只分录取总量,不分学校和专业,从而保证贫困地区的考生都能得到实惠,以更好地实现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和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原则。
针对农村考生不便前往高校测试的具体情况,不少高校进一步减少环节和优化创新测试方式,切实为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考生提供便利。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圆梦计划”只需农村考生提供个人相关材料,凡审核后符合条件的考生都有资格参与审录。
同样,西安交通大学今年的高校专项计划也取消了笔试、面试环节,考生只要符合标准,按时在网上申报,通过资格审查即可。
保留测试环节的高校也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了测试方式,今年南开大学的高校专项计划“扬帆计划”对于初审合格的考生,只需提供视频材料(邮寄光盘),专家根据视频材料进行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