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建筑在更新迭代的同时,承载居民的历史记忆、情感寄托和对未来社区发展的理解,满足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年伊始,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社会生活图景,把每个成都人的生活、事业密密织入城市发展的大图景中。
对此,青白江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城厢镇是一座拥有1600年建制史和1400年县制史的古镇。在现有原住民中,有世居于此的川西人,也有张献忠之乱后湖广填四川而来的客家人后裔,还有新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响应号召推动成都工业发展最终在此安家落户的外省工人。
在这里,文化不断融合,在这里,传承未被遗忘。
社区美空间-Localand城厢会客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
“博物馆+”串联居民记忆,丰富居民生活
Localand城厢会客馆建筑整体以现代设计融合传统川西建筑特色,灰色的外墙,不失古朴典雅,既有川西传统风情,又有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
城厢会客馆以'
本地文化'
为主轴,以'
城厢记忆'
为核心,以'
博物馆+'
的创新文化商业业态,集合书店+美食实验室+文创工坊+咖啡/茶空间+游学+民宿,在感受美的同时,给市民带来一站式的生活体验,最大程度满足社区居民休闲生活需求。
“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计划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还是一个能体现美学运用的同时,带有体验性、兼顾公益性的,彰显文化特质、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居民生活美空间”会客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老物件”唤醒儿时回忆,留住居民乡愁
“听说城厢在改造,我以为我回来了都看不到这些以前的老东西了”,小陈摸着展厅的老椅子,感慨的说到,“我们这些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人,害怕的就是回家来看到的东西全部变了样,找不到那种熟悉的感觉了。”
会客馆内部设城厢记忆博物馆等展陈空间,布局了具有浓厚川西特色的经营业态,联结国内外最前沿的文化、艺术、建筑、设计领域的先锋实践者,以艺术介入城乡方式,将本地文化融入日常,围绕本地文化、城市与乡村记忆进行公共空间营造,涵盖地方记忆博物馆/艺术展场/社区营造/复古市集/在地美食等不同类型的新场景体验。
通过探讨与发掘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关联,促进本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旨在实现在地价值的有效挖掘与传播。市民可以在品美食咖茶的同时,体味老城旧事,徜徉在浓郁的当地文化氛围中。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我都很熟悉”,已经90岁高龄的刘爷爷对这片生养他的土地爱得深沉,每一天他都会来城厢会客馆坐坐,“看一看这些老物件、老照片,心里面就会有那种归属感。”
每一张座椅、每一张照片都承载了居民的感情记忆,旧时光在这里停驻,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叫卖,穿过历史的在耳边隆隆回响,山河远阔,这里就是人间烟火。
城厢会客馆不仅仅是承载居民记忆的博物馆,也是乡镇更新范本的社区美学新场景,是青白江区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对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