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特色耕地保护模式 四川在行动!

2018-04-18 20:13:17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18日,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对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作了详细阐述。《实施意见》体现了四川实际,着力解决耕地保护难题。

每年度下达任务目标 多措并举保障实施过程有效落地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冬生在发布会上介绍,《实施意见》将耕地生态建设作为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400万亩。并加强生态型土地整治设计,提高耕地及农田生态系统质量。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土壤污染防控等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试点示范。杨冬生还说,四川省将针对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等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

用地与养地结合,对于保护耕地来说十分重要。四川省将启动省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将轮作休耕耕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因地制宜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浅翻、深施肥料、粮豆轮作套作的保护性耕作制度。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根据《实施意见》,每年度还会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规模等目标,确保耕地生态建设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平衡 多途径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近三年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省耕地持续稳定在1亿亩以上,因灾毁、生态退耕等因素减少的面积相对较少。(减少的耕地面积为3357.01公顷,其中2015年812.62公顷、2016年1039.43公顷、2017年1504.96公顷。)

为加快补充耕地数量,保证耕地质量,四川省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中,严格对建设项目用地落实占补平衡情况进行审查,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平衡。多途径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统筹实施农村宅基地整治、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对产生的新增耕地进行数量认定和质量评定,经国土资源厅核定并在农村土地监测监管系统备案后用于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创新保护耕地 将建立全省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

四川省补充耕地跨市(州)易地交易在2013年度开始启动,在全国尚属较早的一批,截至目前,已完成跨市(州)易地交易80余批次,面积18万余亩,涉及资金32余亿元。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国土资源厅于上周在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开通了“四川省补充耕地指标流转信息平台”,开始上线试运营。信息平台是在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上,面向市、县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和实现易地占补平衡指标流转信息滚动发布、指标审核、流转协调、指标交割、结果公示和备案工作的基础平台。

信息平台建设除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依法查询服务和社会监督功能。为出让方、受让方提供指标流转信息交换服务、提供易地占补平衡指标流转要件、流转指标审核等服务,还提供信息实时互通共享、指标审核、流转协调、指标交割、结果公示、备案等服务。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隆爱军说,下一步信息平台还将酌情建立更加详细、完善的交易系统。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