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高新区获悉,成都高新区创新推出“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旨在确立首位行政审批事项后实施“后证”部门见“前证”后直接发证。最大限度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多项关联审批互为前置等市场主体准入难题。“首证通”已率先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餐饮行业和交通行业“试”出效果。
“首证通”催生行政审批改革新内涵
所谓“首证”,是指市场主体开办时在环保、工商、食药监、城管等部门申请获得的首个审批许可(备案核定)。“首证通”改革即是以“首证”作为审批办理“后证”(审批许可、备案核定)的依据,“后证”部门见“首证”后直接“发证”,不再要求市场主体提交重复性申请材料,“后证”部门只做合规性审查。
“成都高新区‘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旨在打通‘先照后证’改革‘最后一公里’。” 成都高新区环境保护与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副局长牛波介绍说,“先照后证”改革以来,部分前置许可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不再实行先许可(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对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降低了准入门槛。但对于经营涉及后置许可的项目,在取得营业执照后,还须取得相关审批监管部门许可后才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于从事这类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虽然办证环节从办照前转到了办照后,由于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落后、监管力量不到位,办证标准、条件、程序并没有变,‘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依然存在。”
牛波介绍,“首证通”首先系统性地解决某一行业市场准入和准营问题,核心体现在“通”字上。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提前预判,简化审批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制,真正做到“照后减证”。
“首证通”在餐饮和交通行业率先试点成功
目前,成都高新区“首证通”改革已在餐饮行业和交通行业“试”出效果。
成都高新区环汇商业广场(悠方)餐饮项目是“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首个成功试点案例。“我们这个商业综合体预计今年5月集中开业,眼看临近开业,大量餐饮商家仍没有办理证照,时间非常紧张。”“悠方”项目营运部经理张俊鹏回忆,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环保与综合执法局得知情况后提前主动服务,通过成都高新区“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各行政许可部门为86家餐饮企业“捆绑”式办理行政审批,让企业可尽快进入经营状态。
除了餐饮行业,“首证通”在交通行业也得到成功运用。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交通许可部门首先受理“美团打车”项目(即上海路团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网络预约汽车出租客运业务经营许可申请,对该公司进行实质性审核。在同意开展网约车业务的前提下,注册登记部门同步启动“容缺登记”,实行告知承诺制。公司不再提交重复性申请材料,即可办理营业执照。3月23日当天,公司同时拿到营业执照和网约车业务经营许可。
“以前去政府部门办事,感觉各部门是分割的,有些同类申请材料需要重复准备。”上海路团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政府事务部高级经理韩正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全国办理网络预约汽车出租客运业务经营许可申请,关注的核心是行政许可部门能不能批准公司网约车经营业务,能不能尽快进入目标市场。“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成都高新区‘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让我们搭上‘政策快车’,成都高新区在全国最快办完我公司网约车业务经营许可和营业执照。”
“首证通”建立行政审批系统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将城管、环保、工商、食药监、质监等多项执法职能整合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执法力量,提高监管效率。同时,通过建立“首证通”行政审批系统,实现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推进市场监管关口前移,实现营业执照和后置许可事项联动办理。
“下一阶段,成都高新区将归集共享各部门涉企的行政许可信息,扩大该系统信息归集共享的覆盖范围,建立建设智慧监管执法系统,完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深化‘首证通’改革。进一步扩大“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实施范围及行业领域。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