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全市持续推进全域增绿工作情况

2018-03-30 19:14:04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30日,由成都市人大农业委员会组织的调研组对全市持续推进全域增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市林业园林局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来到高新区府城大道、水井坊小游园、二仙桥公园、熊猫绿道金科段、金牛宾馆,分别对城市道路增绿、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新建公园、天府绿道增绿、立体绿化增绿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并听取相关地区园林主管部门汇报,详细了解并充分肯定了全市全域增绿工作开展情况。

据了解,2017年,我市累计栽植各类花乔31万余株,灌木及花卉154万余平方米;开展市花芙蓉花增量提质专项行动,累计栽植市花芙蓉16.47万株;新增绿地81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0%、绿地率37.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平方米,分别增加0.91、0.42个百分点和0.27平方米。营造林面积2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8.7%提升到39.1%。

2018年,全市深入持久实施“成都增绿十条”推进全域增绿,提高城市绿量。使人民生态获得感更加明显。看看这些绿道建设项目,有你身边的吗?

府城大道绿化建设是以《“花重锦官城”──成都市增花添彩总体规划(2016-2022年)》为指导,在总结以往已实施项目的经验基础上、将景观效果,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提升市政绿地公共参与性作为建设工作的要求。景观提升后将为这片区域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提供更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使这里更富有人文气质,更符合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区域定位。府城大道栽植植物以紫薇、银杏、木芙蓉为主,在实施以海绵化的基、面层透水铺装改造工作的同时增加了路径、休憩节点等人性化设施;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实施了植草沟、雨水花园等。

水井街小游园位于水井街与兰桂坊交界处,面积3278㎡,以构建生态化、可进入、可参与的街旁绿地为建设理念,同时融入成都水井坊片区特有的文化,与水井坊博物馆相融合,集中体现水井坊特色街区的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业态发展。主要通过引入特色花镜、跌水小品、文化景墙、文化地雕和休闲咖啡屋,并通过缓坡地形及林下空间的营造,打造出水井坊片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都市绿地。

二仙桥公园项目位于二仙桥西路以北,民兴路以东南,蜀龙路以西,占地面积约138783平方米(约208亩),立项总投资约6950万元,分2期实施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56167平方米。该公园呈独特的带状形态,定位于“都市谧林中的铁路线记忆”,各板块通过多条规划道路紧密串联,方家河由北向南流经园区。在设计上融合原工业厂区及铁轨的痕迹,通过增加现代建造艺术,重点突出“铁路线遗址”和“城市商务区”景观两大元素,对原有铁路轨道、列车及附属设施进行选择性保留,留下片区曾经的铁路记忆,创造一个铁路为主导的现代都市休闲公园,诠释一段从工业历史文明迈入现代都市生活的新章程。公园还结合方家河河道改造,引入东风渠及其上游的河水,注入到方家河道内,从而打造成“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典范。同时,通过铺装过滤、生态草坡过滤、下凹绿地渗透以及渗透沟渠等方式,缓解城市内涝,彰显“海绵城市”理念。

熊猫绿道示范段位于三环路北三段内侧,该示范段起于青杠北路路口止于川陕立交桥,全长1公里,宽度按照三环路两侧各50米生态绿化带规划建设。示范段于2016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该段落的成功建设,为熊猫绿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实践依据。按照成都全域增绿和增花添彩工作要求,在示范段增植了紫薇、芙蓉、樱花、天竺桂、黄花风铃木、银杏等花乔彩叶植物350株和格桑花、三叶草等地栽花。同时遵循“齐设施”的设计原则,在示范段增加了包括庭院灯、坐凳、洗手池、标识标牌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而且新建了公交车站,在50米宽规划绿化带内设置了公厕。采用铺装过滤、生态草坡过滤、下凹绿地渗透等方式,彰显“海绵城市”理念。充分体现了“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绿道设计和建设理念。

金牛宾馆通道立体绿化项目主要由龙湖西宸围墙立体绿化和新金牛公园围墙立体绿化组成。其中,龙湖西宸围墙立体绿化,墙体长度415米,立体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采用镀锌钢架、花槽种植并配浇灌系统,立体栽植海栀子、金边吊兰、鸭脚木、杜鹃、冷水花火焰、南天竹等植物,以不同绿色、不同叶形打造连续的水波纹绿化景观效果。新金牛公园围墙立体绿化,面积725平方米,采用鸭脚木、西洋鹃、吊兰、白甘蓝、红继木、紫甘蓝等植物,呈现层次丰富、绚丽多彩的立体绿化景观。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