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百姓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以前存在的‘等、靠、要’现象现在基本不存在了,大家都愿意靠自己的劳动去致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在接受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说。
汪其德代表接受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专访
谈感受
群众觉悟提高 愿意主动脱贫
汪其德代表举了一个例子:巴中市南江县有一名40多岁的贫困户秦某,他身患残疾,家境贫穷,脱贫之前生活艰难,只能靠国家养。过去几年里,依托好的政策支持,通过驻村干部帮扶,他自力更生,靠养殖牛、鸡等走上了致富路。现在的秦某不仅有了固定的收入,还翻新了旧房子。
“他自己赚得比政府发的还多,现在政府给补贴他都不要了,他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汪其德代表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脱贫的关键是必须让群众主动起来。 他说,一是要让他们从思想上开放,愿意主动脱贫,二是要发展固定的产业,并提供一定的技术帮扶,避免脱贫一两年后再次返贫。
“2018年春节期间,南江县派了1000多名科级干部在过年期间给返乡的群众宣传家乡变化,鼓励他们回乡创业,这种带动效果很好”,汪其德代表说,让那些想发展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人们通过身边成功的例子看到希望,通过带动引领帮他们发展起来。
讲难题
长期在外务工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不足
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扶持政策,大幅减轻了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这一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各地都存在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长期在外省或异地务工,仅四川省巴中市在外省或异地务工贫困人口就达10万余人,这其中也有汪其德代表担心的问题。
他说,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医疗救助扶持政策差异较大,贫困患者在省、市、县域内就诊享受扶持政策较多,比如四川省实行的建档立卡贫困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贫困患者住院治疗合规医疗费用全报销、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住院治疗总费用的10%以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
根据当前医保政策,贫困患者在省外或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均需要患者自行垫付,出院后凭据到患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按有关政策报销,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报销比例低(50%左右),这就导致长期在省外或异地务工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不足。
提建议
完善贫困人口省外或异地就医救助扶持政策
为提升务工贫困人口异地医疗保障水平,汪其德代表建议:完善贫困人口省外或异地就医救助扶持政策,确保贫困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充分、有效救助,有效减轻建档立卡贫困患者省外或异地就医垫资压力和费用负担,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他认为,应该在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是逐步建立精准识别系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身份证、社保卡等到全国各定点医疗机构通过绿色通道就诊,依靠互联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系统,实现自动识别,享受健康扶贫各项医疗救助扶持政策。
二是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在省外或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通过精准识别后,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入院时不缴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减轻贫困患者垫资压力。
三是持续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进一步完善贫困患者县域外转诊备案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制度。贫困患者经备案后,在省外或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通过就医直接结算系统,按照贫困患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参保地同级医疗机构政策实行“一站式”结算,患者出院仅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费用,着力提高医疗报销比例,尽可能达到90%。
“我自己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想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带动身边的老百姓脱贫致富,这种感觉比赚了几百万更好,更有成就感!”汪其德代表说。
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张药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