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媒体人,我们可以说是四川脱贫攻坚战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也看到了这两年四川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王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四川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她建议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补齐“一村一幼”计划的师资短板,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为让民族地区幼儿过好国家通用“语言关”,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大小凉山彝区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以村为单位建幼教点,普及以双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并减免在园幼儿学前3年保教费。作为记者,王兆参与了计划实施的采访报道。“2015年10月我们去凉山采访,看到了新建的这些幼儿园,也看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心的样子,随后在16、17年我们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可以说看到了这个计划对整个脱贫攻坚是很有帮助的。”王兆说。
通过多年对四川大小凉山彝区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的观察,今年两会,王兆也带来了“一村一幼”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建议。“我建议,可以在投入的加大上,还有政策的设计上,做一些倾斜。”王兆表示,“一村一幼”计划不能光是把幼儿园的房子建立起来,更应该加强配套师资力量,通过教育实现精准扶贫。“如果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幼师能够来到乡村,扎根乡村,相信在学前教育这一块,会有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好的教育,也能从教育上去推进精准扶贫。”(记者 高旭 宋雅婷 朱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