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拉保保 30万人涌入广汉城区体验传统习俗

2018-03-04 09:17:27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年的正月十六,3月3日正值周末,在广汉市房湖公园和金雁公园两个拉保保的主会场,到处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由广汉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18年广汉“保保节”上午一开园,就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参加。园内到处人山人海,也让“保保节”成为全民狂欢的高人气节日。

当天,30余万人涌入广汉城区,体验“游百病”的风俗,共拉成功保保194对,保保们戴着宝宝的帽子,和宝宝父母结成了干亲家,为新的一年讨个喜气,共同祝愿孩子健康成长。

拉个“保保”护“宝宝”

“华夏欢腾梅花傲雪辞旧,汉州红火万家欢喜迎新。”房湖公园是每年“保保节”的主战场,历史悠久、年味最浓。上午8点,房湖公园里已是人头攒动。

在拉保保的十二株明代古柏树下,中江县的张成贵一家也挤在人群中。原本在外地打工的张成贵,特意推迟了外出务工的时间,就是为了在正月十六这天,给自己3岁的女儿拉个保保。 “我想拉个看着斯斯文文有文化的,对娃娃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有好处。”

上午8点45分,房湖公园内,来自广汉市小汉镇的焦忠炼,被戴上了红色的“状元帽”, 在大家的鼓舞和笑声中,当上了一名7岁孩子的保保。这也是今年广汉“保保节”第一个被拉成功的保保。“今天本来只是想看‘拉保保’的,没想到反而被拉成了‘保保’,既意外又惊喜。宝宝很乖,我很满意。”焦忠炼开心地说。“希望我们两家人以后常联系、多走动,愿宝宝健康成长,幸福快乐!”

来自成都青白江的钟雪飞第一次来参加广汉的“保保节”活动,被拉着当了保保。“‘保保节’非常热闹,也很有意思。能够当上保保,也是我和娃娃的缘分。我会长期关注娃娃的成长。”

在拉保保的另一个主会场金雁湖公园,同样热闹非凡。“拉到了,拉到了……”上午9点30分,在公园十二生肖处,何显云在几个人的簇拥下走向登记处,成为金雁湖公园的第一个“保保”。“我从旌阳区天元镇过来看热闹,没想到一下子被拉成了‘保保’。这是一件喜事,以后我会多与宝宝联系,关注他的学习与成长。”何显云说。成功结对的保保和宝宝获得了主办方提供的两张明信片,并留下了姓名地址和电话,方便以后两家来往联系。

不断有人在半推半就中,被戴上了小孩的帽子,当上了保保。“我是来看热闹的。当保保的事情我还是打电话先问问老婆。”一名中年男子被几名汉子围住,拉着当保保。一开始推辞的他,看到孩子乖巧的模样,终于动心了,乐呵呵地跟着去登记了。

保娘和洋保保成为新热

今年,除了拉男保保外,那些面容较好、气质优雅的女士也成了“战场”上的目标。和男保保们总是先找借口推辞相比,女士们大多乐意“喜当妈”,只要喜欢这孩子,很干脆地就当了保娘。

“我就想给孩子拉个保娘。保娘要比保保更有耐心和细心,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能够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起感情。”从北川赶来广汉参加保保节的李红说,孩子刚满5岁,她早就计划好了要来广汉给孩子拉个保娘。

“刚才我还在笑着看别人被拉,没想到自己突然也被拉了。不过,能当上干妈我还是打心里高兴。宝宝很乖巧,以后我会像关心亲生女儿一样关注她的成长。”保娘苏红梅开心地说。

广汉保保节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吸引了外国友人来参加。来自加拿大的Alasdain Xiang高大帅气,一进入拉保保的现场,就被人抓住不放,簇拥着去登记,成为一名穿红衣戴红帽的两岁可爱男孩的保保。孩子也很喜欢这个“洋保保”,用胖乎乎的小手去抚摸“洋保保”的脸,“洋保保”顿时露出疼爱的眼神和甜蜜的笑容。

拜蜀王为宝宝祈福送吉祥

在千年福地游毛病,在古蜀腹地拜保保。上午在房湖公园和金雁公园两个主会场拉完“保保”后,为给宝宝的成长和“保保”未来生活的祈运纳福,下午还在三星堆博物馆回音祭坛,举行“拉保保拜蜀王 祈福保万家──2018三星堆保保祈福祭”活动。

当天拉成的24对保保和宝宝来到三星堆,参加“保保祈福祭”。大祭司带领盛大的祭祀队伍,为保保和宝宝们举行特定的祭祀祈福仪式。祭祀祈福仪式共分为入场、祭祀、拜蜀王、赐福、拜保封红、挂福等环节。

首先保保带领宝宝承大祭司等祭祀队伍进入回音祭坛,然后进行祭拜仪式。祭拜仪式后,大祭司带领“蜀王”和一名孩子上祭祀台,共同向象征古蜀祖先神灵的大立人行礼,祈求古蜀先祖保佑宝宝健康成长。大祭司再进行祈福仪式,分送天地年轮福牌给在场的保保和宝宝,并带领他们悬挂福牌。而后,由大祭司引领孩子跪拜保保,保保给孩子封红“纳福”。

今年,广汉保保节结合三星堆古蜀文化,邀请了前十对成功“牵手”的保保和宝宝,免费参加下午在三星堆博物馆进行的祭祀祈福活动,并可进馆参观。

“保保祈福祭”是为满足保保和宝宝祈运纳福、佑保安康,而推出的特殊祭祀祈福活动,不仅能寄托对子女成长和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还能够体悟和践行“感恩报德”“敬古重老”的传统文化精神。

新闻链接:广汉“保保节”的前世今生

被誉为“华夏民俗一绝”的广汉保保节,源于川西民俗“游百病”和“拉保保”,由两个活动相融、发展、演变而来。正月十六游百病,清代即已成俗,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之说。游百病又叫“游毛病”、“踏青”。据传,每年正月十六出行可以消灾祛病。

为什么要在古柏树下“拉保保”呢?原来房湖公园内的十二株相传为明代所栽的柏树,其数目恰好与十二生肖属相相吻合,广汉人便称这十二株古柏为“十二相”。“古柏吉祥十二相,过完元宵拉保保。”在“十二相”前拉保保,除祈求灵气充盈的十二相为其作证外,还含有松柏常青之意。

现在,“保保节”已经不含过去为孩子“保关煞”的陈旧意义了,而是成为了人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特殊节日。它是在传统习俗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既有娱乐性又有现实性,同时还保存了地方民俗的特色。

孔季虹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摄影 罗怀琨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