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表演 庆元宵
“跑花船,闹元宵”正月十五到了,又是一年元宵。今(2)日,记者在泸州纳溪区看到,“非遗”花船表演走向合面镇街头,为群众带来浓浓民俗年味儿。
纳溪花船舞是泸州市的“非遗”文化项目,又称“荡湖船”、“划旱船”,相传起源于盛唐时期。每年春节,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在当地乡村农家院坝、街巷择日进行表演,是川南农村一种极富区域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娱乐表演活动。
在现场记者看到,纳溪“非遗”花船舞表演一般由5-7人组成,主要由小幺妹、艄翁、疯婆等构成。男女搭配,锣鼓伴奏,女表演者立于旱船中,称为“船娘子”,男子手拿船桨被称为“艄公”,走在旱船边,唱起民间小调配合船舞蹈,随船摇摆,现场十分热闹。
当地群众围在街道两旁,被表演逗得哈哈大笑,纷纷拿出手机不停拍照发朋友圈,分享快乐。“花船制作主要是竹扎、布围、纸糊的无底船,以川南韧性较强的茨竹为径,扎以色彩鲜艳的布料或纸张,捆绑成船只外型样。”一位老人向记者介绍制作过程,看到传统民间文化表演,又勾起了童年的回忆。(杨涛 记者 岳东)
泸州纳溪花船舞表演
为群众带来传统年味儿
现场成为欢乐海洋
(纳溪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