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你过得怎么样?是在与家人的团聚中度过,还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今天是春节后工作的第一天,对不少人来说,也许还沉浸在节日的安逸氛围中。但对党员干部来说,节后有3件事值得特别警惕。跟工人日报(ID:grrbwx)小编一起来看~~
警惕春节期间抢到的“可疑”红包
2017 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广东连州小学教师张老师收到了一位家长88.88元的微信红包,点开后她马上返还了一个90元的红包,但家长一直没有收。事情曝光后,张老师受到诫勉处理,所收受的红包也交由组织处理,并在全市教育系统内通报批评。
不少人觉得张老师在这件事上比较冤。其实当时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张老师在上班后及时将红包上交组织并汇报这件事,就不会有后来的风波。
抢红包成为过年新风尚,但党员干部在春节期间就要注意了,对于那些明显超出礼尚往来标准的红包,坚决不能抢;抢到后发现明显超标的,务必要退还。此外,如果发红包的人与自己存在职务上的关系,也最好避嫌不要点击抢红包。
党员干部如果在春节期间误抢到“可疑”红包,应在过节后登记上交。
警惕老乡会、校友会等私人聚餐
今天是大年初七,对不少人来说仍然在过年。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返回工作岗位后,也很有可能参加一些饭局和聚会。
这时候就要注意了,一些小圈子性质的聚餐千万要警惕。对领导干部来说,参加未经登记注册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是违反有关规定的。
警惕违规发放加班费、值班费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有不少党员干部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这时候也要注意,千万不能因为春节值班就滥发加班费、值班费。根据中央纪委印发的《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反规定发放加班费、值班费和未休年休假补贴的”,将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据媒体报道,在去年江苏全省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因违规发放津补贴而受到党政纪处分的人数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