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四川老人讲述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年 帮你找回消失的年味!

2018-02-08 17:41:03   四川发布

看看日历,原来今天就是传说中的“小年夜”

这也意味着--还有一个星期就正式过年了,盼望放假的心是不是越来越急切了?

虽然大家嘴上盼望着放假

但也有朋友忍不住感叹--

现在过个年,越来越没有过年的感觉了

的确,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节奏越来越快,年味似乎没有以前那么浓

那么,以前是怎么过年的?想知道咱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都是怎么过年的吗?想知道咱们四川原来都有哪些过年的习俗吗?

川叔特地去和一些四川的爷爷奶奶们摆了哈龙门阵,来,和川叔一起看看,他们小时候都是怎么过年的,感受一哈正宗的四川“年味”

魏奶奶:“半升米过年”

来自四川大邑县的魏奶奶今年82岁,她说--

“我们过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件新衣服穿,我小的时候还是解放前,那个时候有句话,半升米过年。过年也吃不起肉,都是解放之后才慢慢地有肉吃,解放后就要在过年的时候做点香肠腊肉。”

王爷爷:“那个时候说过年不能用针,要不然第二年不顺”

四川仁寿县的王爷爷今年61岁,他觉得过年是很高兴的一件事情,他说--

“我们过年的时候要穿新衣服放鞭炮和小火炮,然后喜欢上街去看热闹,吃年夜饭嘛,滚铁环嘛,还要贴对联和年画。”

王爷爷说,那个时候,大家大年三十要去地里烧火,把虫子都烧死,这样第二年就能丰收了。

“要说习俗的话,过年会把核桃树的树枝砍掉,这样来年才能长得更好。而且大年初一的时候还不能扫地,不能用针,那个时候说的用针的话第二年会不顺。

(贴年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爷爷:“煮猪头肉,稀奇的很。”

张爷爷是四川雅安人,今年78岁。他说--

“过年嘛,要穿新衣服、放鞭炮,还要煮猪头肉,煮来年夜饭的时候吃,我们那个年代猪头肉这个东西特别稀奇,好多人都会跑出来围着看。然后春节期间也会扫墓,每个地方年俗不一样,我们反正是春节之间,一定要去的。”

(煮猪头肉 图片来源网络)

王婆婆:“家家户户都要晾汤圆粉子,盼到过年哦”

王婆婆是地地道道的老成都,今年70岁,她说那时候自己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一到过年,四川家家户户都热闹得很。她说--

“我们那个时候只喜欢过年了,一到过年都要穿新衣服,爸爸妈妈那些就要去外面扯花布给我们做新衣裳,还要拿压岁钱,我的压岁钱当时是两毛钱,那会儿两角钱都很多了。”

王婆婆记得最清楚的,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做汤圆--

“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做来初一的时候吃。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挂一个米口袋,里头就是磨好的糯米糊糊,我们喊的汤圆粉子,然后下面放一个簸箕,等它滴水,等粉子干了就可以做汤圆了,吃不完的汤圆粉子还要收起来,等到明年再吃。”

“还有啊,过年的时候规矩多,大年初一不能够扫地,大人说扫地要把财扫起走。”

(糯米粉 图片来源网络)

(做汤圆  图片来源网络)

吴爷爷:“我们要杀年猪噢!”

吴爷爷是四川简阳人,今年70岁,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杀年猪--

我们过年的时候要杀年猪,把养了一年的猪杀了,然后拿来做腊肉和香肠,反正平时的肉菜都从那里来。”

“还有就是过年要逛庙会,我特别喜欢那里的吹糖人。过年还要换新衣服新鞋子,一年只有这个时候可以穿新的。”

(杀年猪  图片来源网络)

(糖人  图片来源网络)

黎婆婆:“过年多做点饭,吃几天寓意吃到明年”

黎婆婆也是四川简阳人,今年65岁,她说四川过年的习俗太多了,一两句根本说不完,她说--

“大年三十是最后一天全家团圆,这天菜很丰盛,饭多煮点,吃几天表示今年吃到明年,大年三十这天必须有大公鸡,表示雄纠纠、雄壮,鱼必须有,表示有余有剩,给老人小孩发红包穿新衣。”

“过年这几天不能乱说话,不吉利的不说。然后要放火炮贴对联,三十晚把地扫干净,初一不扫地倒垃圾,免得把财扫走了。初一早上吃汤圆,表示招财进宝,团团圆圆还有很多,一两句说不完哦。”

(年夜饭  图片来源网络)

川叔听了这些四川的爷爷奶奶过年的故事,只想感叹一句-- 

咱们四川的年俗,那可不是吹哦

采访中,来自四川邻水的张阿姨还特别提到,他们当地初一吃的汤圆,必须是肉馅的,一个差不多有小拳头那么大。

来自古蔺县的周大哥说,他们过年的时候要去采山,就是和赶集差不多,从大年初一开始,一般要持续三天,大人小娃娃都到山头去买东西。

虽然不少爷爷奶奶提到的事情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生活了

但是不是感觉年味一下子就浓了?

其实呀,过年,无论你做什么

无非就是,一桌饭,一家人,一个节

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就是过年最美的样子

川叔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啦

悄悄告诉你,川叔会不定时的送出过年福利哦,让你过个巴适年~

盯紧川叔,没得错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李倩 实习记者张诗萌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