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健康问题与每个老百姓生活切身相关,日前,省卫计委发布的《2017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再次让健康与医疗问题成为了民众关注热点。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今年省两会期间,为了关注百姓们的身体健康,解决百姓们“看病难”等问题,代表委员们也是纷纷献出了自己的金点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份来自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医疗大礼包”。
创新医疗服务 12条举措助建健康四川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在改善医疗服务问题上花了不少心思。据媒体报道,省政协委员、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就为民众带来了关于改善医疗服务的“大礼包”。
沈骥表示未来将从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探索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等三个方面实施新举措,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服务。
沈骥特别提出,未来会探索从十二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如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建设智慧亿元、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等。
打破“负债经营”直击“看病贵”
在老百姓关注的“看病贵”的问题上,省政协委员、巴中市中心医院院长方明恒给出了自己的“药方”。身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方明恒发现,部分医院因为长期负债经营,导致其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这造成了“看病难”的问题。
为此,方明恒建议,要从医院负债经营的问题入手,由省级层面出台专项化解债务专项政策,按照“锁定旧债、严控新债、分级负责、上级奖补、逐步化解”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全省公立医院债务化解,破除各级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和良性运转。此外,在减轻公立医院运行成本方面,他建议由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水电气等的定价专项政策,按照非营利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确定水电气价格,或者由同级财政补贴价格差,减轻公立医院运行成本。
加强村医队伍建设 解决农村“看病难”
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省政协委员尹治才将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农村“看病难”问题上。从医27年,他发现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突出,不少地方甚至很多村没有卫生室、村医。
为此,他建议,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保障农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针对目前村医队伍存在的年龄老化、人员流失严重、后继无人的问题上,他认为,最重要的是逐步探索村医进入体制内,让人们愿意当村医,其次要利用现在的职业院校培养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定点定向到乡镇卫生点工作,还要充实乡镇卫生院的人员,通过签约途径,让没有村医的村从乡镇卫生院分流医务人员,参加工作。
建言“分级诊疗”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
“分级诊疗”也是本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据媒体报道,在这个问题上,省政协委员刘玉萍认为,建立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患者不愿意转诊的原因和困难应该得到关注。为此,她建议,构建“紧密型”医联体,重点落实机制建立与同质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与能力,此外她还提出,要在区域内统一信息化标准,实现患者病历与医学检验结果传输与远程会诊等操作。另外,刘玉萍建议,上级医院医生医疗组要对患者“一管到底”,医疗团队下沉跟进、以此增加患者安全感。
在这个问题上,省政协委员、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副调研员吕琳建议,各地要根据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等情况,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级诊疗模式。吕琳还提出,要明确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动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的分级报销体系。另外,她还表示,调整完善医保政策,发挥医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全面开展居民契约服务,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建设适合行业特点的薪酬体系,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等工作也需要得到重视。
四川发布客户端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