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26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尹力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列席开幕大会,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
1月27日上午,在金牛宾馆参加完小组会议后,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港澳)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郑莉接受了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的专访。
省政协委员郑莉
谈报告、话未来
依托改革开放40年 深入开展对外交往
在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四川人气越来越旺,吸引力越来越大”和“四川与全球的联系日益紧密,‘朋友圈‘越来越大”这两处时,全场自发地响起热烈的掌声。作为从事外事侨务港澳工作的一员,郑莉深感骄傲和自豪。
谈及过去一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港澳)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外事侨务办”)的工作时,郑莉认为“改革开放红利日益展现。”
2017年省外事侨务办接待首相、总理、议长及首脑团组创历史新高;新增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13对,设立总领馆数位列全国内地第三、中西部第一;成功举办了“海科会”、“川港澳合作周”、“领馆官员、海外媒体藏区行”等活动。其中,郑莉特别提到了“高访”活动,她认为,高访这个层面的影响非常大,数量创了新高,也让四川的“朋友圈”更广,“朋友圈除了大,还需要建立长期的友好往来和密切交往,实现双赢局面。”
《政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全面开放合作。2018年,四川省外事侨务办又将如何发力呢?恰逢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外事侨务港澳工作方面,郑莉提出了要推进构建“四个伙伴圈”的总体构想,即以欧美发达国家和向西向南开放为依托构建国际创新合作伙伴圈;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构建国际产能合作伙伴圈;以产业优势互补、人文交流互鉴、务实合作共赢为目标构建新型国际友城伙伴圈;以引才引智、资源涵养、人文交流为抓手构建海内外侨界伙伴圈。
“在政府报告中提到,要抓好中德、中法、中意等国别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好了,最重要的是项目落地,我们要瞄准先进的企业进行‘招引‘,这也是我们开放的任务。外办的任务就是先去搭桥。”
谈人才、话品牌
点赞“海科会” 打造“四川名片”
自2013年起,每年的四川省政协会议都会邀请6名海外侨胞列席。尽管每年列席会议的侨胞人数不多,但他们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集海外民意建言献策,用行动为四川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郑莉认为此举意义非凡。
“每年四川省政协挑选列席的侨胞代表要么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要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为在当地较有影响人士,有利于扩大四川在海外影响,宣传四川。”
郑莉谈到,通过让海外侨胞参政议政,更加深他们对四川的了解和感情,吸引他们帮助引才引智,参与四川的经济社会建设。“海外侨胞与故乡亲人血脉相通、同根同源。他们愿意为四川发展提供新的理念,提供最新海外动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四川声音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人才方面,郑莉还特别提到了“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以下简称“海科会”)。省外事侨务办着眼“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推动海外引才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壮大。海科会正是四川着力打造的人才交流平台。
于1995年创办的“海科会”已连续举办了16届,成为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引进海外华侨华人高端智力、人才、技术与实施创新驱动的盛会。据悉,自创办以来,“海科会”累计吸引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来川参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1712人、科技项目1000多个,投资金额达2159.96亿元人民币。2016年中国西部首家“侨梦苑”服务平台于四川成都揭牌。截至目前,“侨梦苑“已吸引402家涉侨企业入驻。
省外事侨务办作为四川省对外的纽带,如何将四川的品牌打出去,郑莉觉得尤为重要,其中她特别提到了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我们要提高四川的品牌影响力,将川菜、川茶、川酒、大熊猫等具有四川元素的产品都集合在一起,把自己的东西做成符合外国人看得懂、听得懂的,这样我们发出的声音才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产生合奏共鸣的效果。”
川网集团两会报道组记者 周圆韵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