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歌热舞进村寨 3天义诊3329人次 四川“三下乡”活动惠民暖人心

2018-01-26 15:07:09   人民网-四川频道

文化列车中演出节目既有全国和全省文艺比赛获奖节目,也有部分经典保留节目和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节目,图为演员表演经典节目《节日盛装》。

文化列车的每一场演出都会吸引着无数群众驻足观看。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挥毫泼墨为群众写春联。

全省21家主办单位在现场设立展台。

专家为当地群众寻诊问脉。

专家为当地群众做白内障手术。

1月18日,四川省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在阿坝州理县启动。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集中示范服务、第二十届“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第十八届迎新春科技大场送科技下乡、第十五届卫生下乡爱心服务团送卫生下乡等系列活动在理县乡镇、村社陆续开展。

把舞台搭在村落院坝,为群众送文化;把技术教在田间地头,为村民送技能;义诊走进大山深处,为病患送健康……“三下乡”服务人员所到之处,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走基层、惠民生的热潮。

“文化大餐”送到家门口 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1月18日上午,来自理县木卡乡九子村的王明宗站在理县街心花园广场认真观看文化列车的首场演出。几十米外,妻子余秀香正排着队在展台旁等候领取照片,这是夫妻二人结婚四十多年来第一张较为正式的合影。拿到照片的余秀香双手摸着这个用相框装好的照片,难掩内心的喜悦,她来到演出现场,和老伴儿分享这份喜悦。“这些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余秀香拎着刚领取的对联、围裙、面盆等新年礼包,笑着说。

文化下乡期间,四川省文联的艺术家们为群众送上春联和福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带来了精品图书供村民们挑选;环保厅、司法厅、省扶贫移民局等部门单位在现场开展集中咨询服务,为群众答疑解惑。此外,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曲艺研究院、四川交响乐团等单位组成的同心艺术团走进了田间地头,将精心挑选的20多个节目,通过舞蹈、声乐、曲艺说唱、相声小品、器乐等形式送到群众身边,演出节目既有全国和全省文艺比赛获奖节目,也有部分经典保留节目和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到之处,掌声笑声不断。

把技术教在田间地头 富口袋也富脑袋

1月18日,理县街心花园广场的一侧,“四川省第十八届迎新春科技大场送科技下乡”活动正开展得热热闹闹。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向当地居民宣传科技知识、普及法治常识、赠送实用物资,

依然是今年“送科技下乡”活动的重头戏。

走访“送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服务点可以发现,《中国农耕节令与农谚》《农牧民常用法律知识及案例选编》《新婚姻法知识问答》等与群众生活切身相关的科普资料,广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在满足当地居民知识需求的同时,此次“送科技下乡”还开展了面对面咨询答疑服务,四川省科技厅、司法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及妇联等多家单位,在活动现场组织专家向群众传授相关知识,解答技术难题,让老百姓在互动中得到智力支持。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读本以及扶贫知识理论手册,也是今年活动中的亮点。据了解,此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21家单位,联合捐赠了科普资料、农用器具及生活用品等价值228.97万元的物资。实施“智志双扶”,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以“授之以渔”的思路来指导群众更科学地摆脱贫困,此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得生动而有力。

医疗卫生进村入户 惠民生也暖民心

长长的义诊台排满了理县街心花园广场一旁的街道,前来排队问诊的群众络绎不绝。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17家医院的医生与工作人员,在1月18日“四川省第十五届卫生下乡爱心服务团”首场义诊的当天,便已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义诊1558人次。据统计,在活动开展的4天来,共义诊3329人次,提供健康咨询1996人次,免费测量血压400人次,测量血糖31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药具(器械)、卫生计生宣传品等物资价值13.74万元,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300份,开展健康讲座369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27人次,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42人,送医到户14户,开展白内障手术19台。

把温暖送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首场义诊之后,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还来到古尔沟镇丘地村和薛城镇薛城中学进行义诊。“感谢活动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实在是太方便了!”1月19日,65岁的村民小恩波从医生的手中接过处方单,直接在义诊现场免费领取了药品。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长期服药的他,这次除了不用再奔波至成都挂号看病以外,还省下了买药的几百元钱,对此他感到十分高兴。

“送医入户”,更是打通了为群众送温暖的“最后一公里”。在收集了当地村民的患病情况及家庭状况后,“送卫生下乡”小分队在1月19日和20日,分别深入至行动不便的患病村民家中开展义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医生王华已经是“送卫生下乡”爱心服务团的老成员,他见证了农村基础医疗条件的改善,也亲身感受到了农村群众卫生意识的提高。“基层的卫生条件越来越好,老百姓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只要他们的身体好起来,我们就感到很欣慰。”(记者 宋豪新)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