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平安成都·冬季铁拳行动”中战果进行通报。同时,尤其针对年前高发的通讯诈骗类侵财案件,成都公安特别发布了年前防通讯诈骗攻略。看清骗子的诈骗手段,谨记“不转钱、不打钱”的口诀,哪怕骗子的手法五花八门,也不会再上当。
通讯诈骗,是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微信、QQ和手机短信等通讯工具,采取远程、非接触的方式,通过编造虚假信息、虚构事实诱使受害人往指定的账号打款或转账,骗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
为了获得受害者信任,成功诈骗他人钱财,电信诈骗团伙甚至有专门成员负责编写诈骗剧本,这些剧本紧跟社会热点,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精心设计、编制骗术,其犯罪类型多,手段变化快。同时,这类诈骗案件犯罪多为跨国界、跨省市、跨区域作案,侵害群体面广、作案目标不固定、打击防范难度大、作案示范扩散性强,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遇到以下“套路”要警惕
很可能遭遇了通讯诈骗
冒充身份型
1、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2、微信伪装身份诈骗: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3、冒充QQ好友诈骗: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4、冒充房东短信诈骗: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利用伪基站群发短信、打电话型
1、贷款诈骗: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然后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金融交易诈骗: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骗取事主资金。
3、医保、社保诈骗: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4、兑换积分诈骗: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对方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到指定帐户;或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兑换现金等实施诈骗。
5、提供考题诈骗: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要求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帐户实施诈骗。
6、高薪招聘诈骗: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网络钓鱼攻击型
图据网络
1、虚假爱心传递诈骗: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2、微信点赞诈骗: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3、虚假链接诈骗:利用伪基站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虚假中奖信息型
1、中奖邮件诈骗: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
2、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冒充知名企业名义,印刷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邮寄或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借口实施诈骗。
3、娱乐节目中奖诈骗:以热播娱乐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中奖短消息,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
网上购物购票陷阱型
图据网络
1、退款诈骗:冒充淘宝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2、网络购物诈骗: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3、低价购物诈骗: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4、机票改签诈骗: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5、二维码诈骗: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这份防范攻略请收好
警方表示,当前发生金额损失较大的诈骗手段有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公司老总、熟人朋友QQ诈骗;虚假股票、期货、投资平台诈骗等。发生频率较高的诈骗手段是购物退货诈骗、兼职刷单诈骗、信用卡提升额度诈骗等。
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务必谨记以下“四要四不六一律”。
“四要”是指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是指不要连接陌生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不要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四大件”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六一律”是指接到陌生人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中奖了”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电话转接某某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凡是让点击链接的、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一律删掉;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必须先电话核实。
警方还提醒,遭遇通讯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就近派出所警察提供诈骗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银行卡账号、QQ号、微信号等,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紧急止付等工作。发生手机被盗时,及时通知家人朋友防止受骗、及时挂失补电话卡、及时解除支付宝微信绑定、及时通知银行冻结账户。(记者 李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