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春节老人是他

2018-01-16 22:10:37   微观四川

“春节老人”的话题在网上引起网友热烈关注

“西方有圣诞老爷爷,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春节老公公?”近日,一名叫“网野小笏”的成都网友在麻辣社区发帖称,儿子8岁了,爸妈告诉他年纪大了,已经不能被圣诞老爷爷选中送礼物了,儿子很沮丧,他认真思考后认为我们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春节老公公,把礼物首先在春节送中国小朋友。该贴一出,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纷纷表示选出春节老人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甚至还发起了春节代言人投票,孔子、李白、苏轼、孙悟空,甚至财神爷纷纷成了春节代言人的候选者。

麻辣社区论坛上的原贴内容


中国有“春节老人”吗?

“春节是中国人家人团聚,感恩家人、孝敬父母的节日。确定了一年四始,恒定了中华春节,历算学家落下闳代言春节当之无愧,他就是‘春节老人‘。”四川历史学家谭继和在关注到关于“春节老公公”的讨论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阆中春节文化公园里的落下闳雕像

落下闳是谁?为什么说他是春节老人呢?四川历史学家谭继和为我们揭开了落下闳的神秘面纱。

落下闳生于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是四川阆中人。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是中国最早的历算学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农历纪年,每年第一个月叫元月(或正月)。不同朝代,元月日期不相同。商代是十二月初一为元日,周代订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孟冬为正月,以十月初一为元日。可见那时,元月是岁首,春节是迎春,元日成了一个不固定的“变日”,缺乏科学性与恒定性。落下闳在实测的基础上,考订历代重大的天文数据,确立以孟春正月为每年的第一个月,明确规定一个回归年由二十四节气组成,把闰月设置在没有中气的月份。落下闳通过天文数据测定,在天文学史上首次准确推算出135月的日、月食周期,即朔望之会,认为135个朔望月中,至少有23次日食,根据这个周期,人类可以对日、月食进行预报,并可校正阴历朔望。落下闳在《太初历》中定孟春正月朔日为立春日(当时称为寅月岁首),前一日为除夕,除夕的次日为年(春节)。从此,中国人迎来了新年与春天真正吻合。

“中国是农业大国,二十四节气的确定,也是定下春夏秋冬农事的科学安排,真正做到了‘秋收冬藏‘,春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日子,‘春节老人‘的形象确立是对确定春节的天文学家落下闳的一种纪念。”四川历史学家谭继和说到。由于落下闳是在历法上确定春节的天文学家,其故里阆中因此被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美誉。而在阆中,落下闳早已是百姓心中的“春节老人”。

落下闳观星楼

落下闳作为一位僻处阆中的民间学者,应诏参加治历的时间大约是在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由同乡阆中人谯隆(上林令,后为侍中)和司马迁推荐,应诏以待诏太史身份入长安,参加历法改革,承担了治历中的推算工程,创制了中外闻名的浑天仪,奠定了浑天说的科学基础,创制《太初历》,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当时汉武帝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特授以侍中之职,但淡薄功名利禄的落下闳,毅然拜辞回乡,归隐潜心研究天文,将他的渊博知识传给后代。在他的巨大影响下,西汉末,阆中出现了著名天文学家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三国时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唐代天文学家、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定居阆中研究天文、数学,汉唐时期的阆中成为民间天文研究中心,人才荟萃,群星灿烂。

落下闳参加治历这段经历,是他从事天文科学事业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他的科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时间虽短,但却在中国悠久科技发展史中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道光《保宁府志》卷56:“畴数星家第一。”

2004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你知道“春节老人”是谁吗?

你知道春节老人是谁吗?小川川走上街头,就“春节老人是谁”的问题进行了随机街坊,来看看大家的回答吧。

李一和李大檬:“春节老人”将会是全世界的网红。

Christy:原来四川有位这么伟大的天文学家,很自豪!

“春节老人啊?没听说过呢,只听说过圣诞老人。”在街访过程当中,首先遇上的三位女生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四川阆中人落下闳在汉武帝时期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了历法‘太初历‘,落下闳在《太初历》中定孟春正月朔日为立春日(当时称为寅月岁首),前一日为除夕,除夕的次日为年(春节)。至此,中国春节的时段便固定下来,一直沿承至今。”在小川川为她们进行了“科普”之后,三人纷纷表示,被“春节老人”圈粉了!“原来我们四川是春节文化的发祥地啊,还多自豪的,希望能够推广让更多人知道”。

mily:第一次知道“春节老人”落下闳,会发朋友圈让朋友也知道。

在当天的街访当中,小川川在春熙路、太古里、高新区九方广场等地随机走访了近百位市民,知道春节老人落下闳故事的只有寥寥数人,他们都是在网上看过关于落下闳的介绍。不过所有的受访者都对“春节老人”这个概念很感兴趣。“我们中国人也应该有自己的节日象征,希望能有一个春节老人的卡通形象呈现出来。”

格列布:“春节老人”落下闳,赞!

在采访过程当中,外国小伙格列布对中国的“春节老人”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他告诉小川川,不管是“圣诞老人”还是“春节老人”,代表的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格列布表示自己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希望“春节老人”的形象能够得到推广,让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歪果仁”也能感受他的风采。

陈先生:四川原来隐藏着这位“高人”,春节文化需要更好发扬与传承。

何女士:涨知识了!需要向身边人也传播这个消息。

巨巨(右二)和她的朋友们:希望更多人知道“春节老人”落下闳。

刘一江:第一次来四川旅游就了解到这么有趣的知识,惊喜!

鼠鼠(中)和她的朋友们:厉害了!我的四川!

王女士和她的孩子元宝:原来春节由来不是因为神话故事。

小团子:以后也有春节老公公给我送礼物了。

徐楚佳:四川果然是深藏不露。希望更多人知道春节老人。

杨先生:每个中国人,甚至全世界都应该知道落下闳,知道中国的春节文化。

赵先生:希望能有一个春节老人的卡通形象呈现出来。

郑师傅:春节老人落下闳非常了不起!

“春节老人”的故乡是怎么一番景象呢?
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有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去春节老人的故乡阆中古城“打卡”,去了解更多春节老人的故事。【图晓四川】就先带大家领略一下春节老人落下闳的故乡风采吧!

观星台前伫立的落下闳青铜像和他发明的浑天仪

春节文化主题公园

从观星台俯瞰春节文化主题公园

活态的阆中古城,有着最为原始的春节文化样本,有着诸多的文化遗迹遗存。行走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的阆中,浓郁的川北民俗在这里延续,似乎瞬间穿越回了落下闳观星看月的日子。

春节文化主题公园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位于锦屏山后山,公园设有年街,以春节文化为轴,分布汉阙大门、春节文化广场、落下闳纪念广场、十二生肖大道、春节文化馆等等。

冬日,贡院广场依旧人头攒动

观星楼是为纪念落下闳观天象而修。观星楼前塑有高大的落下闳青铜像和他创制的青铜浑天仪。顶楼塑有落下闳和其继承者东汉阆中天文学家任文孙父子像,中层塑有三国蜀汉阆中天文学家周舒祖孙三代像,底层塑有袁天罡、李淳风像。

贡院--清初朝廷抡才大典的考试地点

阆中古城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落下闳故居(星座苑)位于阆中市古城核心保护区内,是为纪念世界杰出的古天文历算学家、中国春节老人落下闳而复建的一座串珠式二进民居院落。

在阆中,随处都能感受到落下闳的印记,春节老人--落下闳的故乡欢迎您。

古城里,人们还延续着用柴火烧玉米棒、烤红薯的生活方式

古城里的循环表演节目《张飞巡城》

古朴安详的阆中古城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