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光明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组织的“因爱同行”2017网络公益年度总结发布和颁奖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上,成都晚报雷锋热线项目获得“2017网络公益年度项目”称号,系四川省唯一媒体获奖项目,获得该奖项的还有新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央视网等10家媒体和单位。
此外,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幸福家)在多家竞争机构中脱颖而出,获得“2017网络公益年度年度机构”称号。
2015年3月,成都晚报社推出全民共享公益平台--雷锋热线,立足推动实现“所有人帮所有人”的良好社会氛围。雷锋热线在开设报纸专版及热线电话(028-81234567)基础上,推出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包括微博、微信、线上社群、视频直播等产品,形成线上、线下系统化全媒体矩阵,旨在实现志愿公益信息的全时、全域、全媒体、全渠道、全互动传播和公益供需的精准对接。
雷锋热线将志愿者、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组建成雷锋热线爱心联盟,为公益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当前,雷锋热线爱心联盟已吸引到3000多个社区、1153支爱心团体及100余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加入,组建起近百位社会知名人士加入的23支专业志愿者团队。依托雷锋热线爱心联盟,雷锋热线两年来共收集到困难群众15131条心愿诉求,成功完成14243条,覆盖影响人群上千万。
立足成都的同时,雷锋热线不断突破地域限制,主动将合作伙伴延伸至全国,现已逐步与人民网、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等全国30余个城市150家主流媒体建立联系,搭建完成雷锋热线全国联盟。截至目前,雷锋热线共完成全国跨区域帮扶次数550余次,帮扶足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吉林、青海、云南、黑龙江、宁夏、贵州等多地。
作为链接困难群众和爱心联盟成员的桥梁,除日常坚持各类帮扶救助行动,雷锋热线还根据不同群体需求,积极策划多次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周举行一次。目前雷锋热线共发起200余次志愿公益活动,直接惠及全国各地超30100名困难群众。“环保公益达人秀--秀出你的绿色生活”、“让轮椅飞”、“+5℃计划”、“睡前讲故事·呵护留守儿童快乐时光”、“温暖回家路--送农民工返乡”等大型品牌公益项目顺利推向全国。
此外,雷锋热线还创新性开启50余场公益视频直播,观看次数达500余万次,最高单次直播观看量达32.2万人次。
2017年,雷锋热线获得由中国报业协会颁发的“2017传媒创新合作项目”奖项
2017年,雷锋热线获得由8所高等新闻院校联合今日头条共同颁发的“2017年度潜力项目”奖项
2016年,雷锋热线获得“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2016年,雷锋热线获得成都传媒集团首批“精品栏目”称号
两年来,雷锋热线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等央媒多次进行报道。
智慧科技+公益生活-成都幸福家积极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
2016年5月,成都幸福家在立足“互联网+社会公益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社区问题大数据调研与统计分析,成功组建致力于社区发展治理、社区融合、陪伴参与、帮困助残和养老的综合体式枢纽型服务。通过一年多的发展,成都幸福家对口志愿者达500余名,开展100余个项目,服务超过40个社区。
一直以来,成都幸福家协助社区完成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成功孵化多个品牌项目。如,通过“线下网格化阵地+线上中央厨房平台”模式,成都幸福家联合成都市慈善总会,主导研发了“互联网公益B2O平台--微爱公益慈善超市”。
线下与社区和街道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普惠型商业活动,搭建社区共融公益传播与商业生态链,线上组建微信群传递“微爱公益理念”与活动宣传,实现社区商业与公益网格化互动。同时,为让更多人了解微爱超市,成都幸福家还将社区服务内容植入微爱超市,设置了“助残养老服务站”、“流动图书借阅点”、“计生用品免费领取点”、“旧衣物受捐与认领”、“诚信互借”等多个公益服务项目。
此外,作为“陪伴参与式社区营造”模式的提出者,成都幸福家还研发出社区公益APP“乐福生活”。结合武侯区最大拆迁安置小区--九花小区量身定制了“归心似箭”党建公益服务项目,在帮助进城务工的新居民尽快融入城市的同时,及时向待拆迁安置的社区居民反馈出社区重建的进度,拆迁安置工作的最新动态,加强了社区两委的公信力,减少因拆迁安置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矛盾,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